高考语文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15 古诗鉴赏.docVIP

高考语文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15 古诗鉴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15 古诗鉴赏

2014年高考语文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5 古诗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 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3.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3)题。 赤 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湖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 游”与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 居 李商隐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试分析诗中的“敌”的表达效果。 答: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谢 亭 送 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请你分析第二句“红叶青山”四字的表达效果。 答: 。  7.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有人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8.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9.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春 怨 金昌绪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选一) 杨万里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世称杨万里的诗歌风格除了新鲜奇特外,还有更主要的特色就是诙谐幽默。试以这首诗为例,简析之。 答:  “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幽默诙谐、轻巧俏皮的艺术风格。 易错起源1 例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萎,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 (2)古入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