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唐代哲学与宋明理学.ppt

  1. 1、本文档共1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唐代哲学与宋明理学

(四)持敬 1、庄整严肃 不仅要克制内心的种种欲念,同时要注意约束自己的外在举止和形象。他认为这看起来是一个外在修养的问题,实际上经过长久的修养而成习惯,内心的邪念私意就会逐步减少,道德原则自然逐渐成为意识、情感的主导。 外不庄则内怠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主一无适 敬的内在修养方式,在程颐看来就是“主一”。 主一就是专心于一处,无适就是不要三心二意。使意念集中在自己的内心,养善闲邪,而不四处走作,这样存久自明。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3、有主则实 “吕与叔尝言:患思虑多,不能驱除。曰……如虚器入水,水自然入,若以一器实之以水,置之水中,水何能入来?盖中有主则实,实则外患者不能入,自然无事” “‘中’又何形?如何念得它?只是于名言之中拣得一个好字。与其为‘中’所乱,却不如与一串数珠。及与他数珠,他又不受。殊不知‘中’之无益于治心,不如数珠之愈也。夜以安身,睡则合眼,不知苦苦思量个甚?只是不与心为主。”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人心作主不定,正如一个翻车,流转动摇,无须臾停,所感万端,又如悬镜空中,无物 不入其中…… 心若不做一个主,怎生奈何?张天祺昔常言“自约数年,自上著床,便不得思量事”,不思量事后,须强把他心来制缚,亦须寄寓在一个形象,皆非自然。君实自 谓 “吾得术矣,只管念个中字”,此则又为中系缚。”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念“中”或数珠的做法好像是心中有主,但都不自然。所以,心作主是应主于理,他说:“人多思虑不能自宁,只是做他心主不定,要作得心主定,惟是止于事,为人君止于仁之类”,只要使心保持敬畏的状态,思虑的纷扰就可以自然排除。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4、敬则自静 “静”是佛道两家精神性的核心范畴。内心的平静也是宋代道学追求的境界。程颢提出动亦定、静亦定的修养方法,程颐以主敬为宗旨,但也不排斥“静”,只是不以“主静”为宗旨,同时,他强调注意与佛教划清界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问:敬还用意否?曰:其始安得不用意?若不用意,却是都无事了。又问:敬莫是静否?曰:才说静便入于释氏之说也。不用静字,只用敬字。才说著静字,便是忘也。 ” “用意”指人对所做的事情或欲达到的目的有强烈的意向,佛教认为这属于“执着”,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程颢受佛教的影响,故也说“事则不无,拟心则差”。程颐则认为,主敬开始阶段必须著意用力,在他看来,不著意和主静都是释氏修养方法的特征。“敬则自虚静,不可把虚静唤作敬”,但静本身并不是敬,更不是敬的唯一内容。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静的问题涉及到养气的问题。二程都不重养气之功。程颢说:“施之养生则可,于道则有害。” “胎息之说,谓之愈疾则可,谓之道,则与圣人之学不干事。圣人未尝说著。若言神住则气住,则是浮屠入定之法。虽谓养气,犹是第二节事。亦须以心为主。其心欲慈惠安静,故于道为有助,亦不然。孟子说浩然之气,又不如此。今若言存心养气,只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