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智慧】彭杰︰身在曹营心在汉管人要管《心》
PAGE \* MERGEFORMAT 3
【专家简介】彭杰,实战经验丰富的管理专家,主要擅长行政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曾服务于雪莱特光电企业,成功辅助建立公司体系,并全程参与公司上市及事业部改组,对于行政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尤为擅长,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导语:为什么韩信在项羽帐下不过一普通侍卫,而进了刘邦军营则成为其可领百万雄狮的将军。并且为刘邦灭项羽立下真正的汗马功劳?为什么项羽为贵族之后,个人背景超强,力拔山兮气盖世,却被刘邦一个小小的亭长灭掉?细看刘邦的领导班子,又有多少是从项羽组织中过来的?
徐庶为何被刘备请出山后第一次便可引导赵云打破曹军?即使在遇到老母被曹操挟持,不得不离开刘备后,依然是一步三回头,并且骑行数里,依然回来为刘备引荐诸葛亮。并且下了保证,进曹营后一计不出,直至终老。
为什么因为母亲原因,不得不投奔曹操的时候,徐庶却依然不献良策、(唯一一次“献策”是因为赵云被困长坂坡,为防止赵云被射杀,告诉曹操,只要生擒赵云,必能将其说服归降。因为保证赵云不被暗箭所伤,得以杀出长坂坡。--依然是为了刘备集团)自古以来,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被奉为美谈。曹操爱惜项羽,宝马美女,恨得实则同桌,寝则同榻。为了留住关羽,曹操这个总喜欢抢诸侯老婆的男人也硬是憋住了。留的刘备几位夫人性命身家安全清白。但是项羽在得知刘备下落后,不辞千里,在报恩,即斩杀颜良文丑之后,依然离开曹操,重回刘备集团。
这些都是因为什么?
留下这个疑问,我们继续再看。
从古看今,我们作为企业领导者,我们是否发现,员工上班如和尚撞钟,能熬一天是一天。我曾经在一家集团企业任职职业经理时。刚进集团时,发现集团的一位行政副理,对着分公司的一个经理讲到。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你企业中有没有类似此类的情况。
如果有,今天这堂课对你尤为重要。因为,作为现在的企业治理。不配合成本远高于你所知道的任何一项成本。
什么是不配合成本?正如前面所讲,昨天和尚撞天钟。一个在集团总公司的行政副理竟然可以对分公司经理传递不做不错的思想。这些都是不配合成本。
在企业治理中,我把企业分为四类员工。
一类为斗争而活-王东明发现这类人上班不干别的,整天盯着别人,没事最喜欢玩的就是大家来找茬的游戏。看不到别人的好,总是容易在公司中因为一点小事而搞办公室政治。这类人如能力不足但怕失去地位的老员工,自以为能力超强而不被重视的自大员工,出了问题就推脱责任的没担当的员工,干活少闲话多,却总是嫉妒那些忙着干活的员工,总是背地里说坏话,让那些干活的人没法安心干活的跳蚤员工。
一类为问题而活-这类员工进了企业就是为了生产次品而活,一件事能做到70分不做80分,能得空休息半小时,不能专心的工作十分钟。对于企业产品的质量与口碑,总觉得与自己无关。如果是做生产的,他会觉得产品质量是质检部的事,做错了做差了,有质检部检查出来,再重做不迟。如果是其他部门,总会把把责任推给别人,即使这项责任是他的。(这类人只把人生设定为八小时甚至更少,不在乎的是时间,在乎的是能否让自己得空休息会,尽管他们知道这种行为可以被称为“懒惰”)。这类人每天都在等,等午休、等下班、等工资、等休假。当然,王东明给这群人定义最后等到结果就是被辞退。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允许有这样的员工存在。
一类为工资而活-这类人在这类人自己本身看来,好像很不错。为什么?按薪水工作貌似不错。因为谁不是为了赚钱而工作呢?只不过,这类人的为工资而干活和发工资者是完全两个概念。比如,发工资的认为,1000块可以干10分的活,而这类人会自己打下折扣,他认为1000只能干八分甚至更少的活。虽然这类人相比前两类已经在干了。但是远远不够。
一类为事业而活-这类人都会成为企业或者社会的佼佼者。他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有期待和目标的。王东明还是要举下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个建筑工人的故事,一位抱怨着说,看不到在砌砖吗、一位笑**的说道,再盖一座教堂;而第三位兴奋的讲到,他是再盖世界上最美的建筑。第一位十年后依然是工人,依然在抱怨;第二位已经是一个小工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第三位则成为企业家,在世界各地盖美丽的建筑物。成为行业的标杆和很多青年人心目中的创业偶像。
当很多企业家自以为自己的员工离职率不高的时候,他一定忽视了一点。这就是王东明常说的。你付出了百分百的成本,却只获得了百分二十五的工作结果。不得不说这是一件让管理者最头疼的事情。
如何让下属为“效率”而非“工时”工作。是每个企业管理者急需重视的问题。当一个下属,每天的工作只是为了应付工时的时候。那这家企业和这个团队是没有前途的。
如何才能让下属为效率而非工时工作?王东明希望企业家和管理者需要注意管理下属的“心”。心是什么?对于企业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