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复习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总体规划复习材料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是历史上形成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有高度密集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社会物质系统。 城市是产生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出现的特殊居民点;城市是分工的结果;城市是一种新的社会结构。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 ①它占据整个地球的表面积很小,但高度积聚了大量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②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方,是以人文要素为主的一种地理环境③城市是一种不完全的、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是人类受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最敏感的地方④城市是一个极为复杂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巨系统 三、城市的实质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 有别于乡村城市的特征: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一、田园城市 (一)历史背景:霍华德(E.Howard 1850—1928)在1898年发表《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 of Tomorrow)。 (二)理论内容 1、三磁力图解 Town:远离自然 富于机遇 人们相互隔阂 有娱乐场所 高工资高物价 就业机会多 过多消耗时间 失业大军 烟雾和缺水 排水代价高 污浊的空气 朦胧的天空 照明良好的环境 贫民窟与豪华酒家 宏伟的大厦。 Country:缺乏社会性 具有自然美 工作不足 土地闲置 要提防非法侵入 树木草地森林 工作时间长工资低 空气新鲜 低租金 缺少排水设施 丰富的水 缺乏娱乐 明亮的阳光 没有集体精神 需要革新 拥挤的居住 荒芜的村庄。 Town-Country:具有自然美 富于社会机遇 接近田野和公园 低租金高工资 低税低物价 有充裕的工作可做 没有繁重劳动 企业有发展场所 明亮的住宅和花园 无烟尘 无贫民窟 自由协作。 2、田园城市 城市规模为3.2万人,2400公顷。其中城市居住3万人,城市用地400公顷;农村居住2000人,农业用地2000公顷。 3、田园城市群 当城市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时,则要新建设一个城市,形城市群:中心城市5.8万人,总人口25万人。城市间用快速交通联系。 二、卫星城市的规划理论与实践 (一)卫星城的理论基础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其追随者恩维提出大城市疏散人口问题 2. 反磁力理论 (二)卫星城的实践 ①1912—1920年,巴黎规划在周边16公里范围内建设28座居住城市(含生活服务设施) “卧城” ②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理论制定大赫尔辛基规划,主张在卫星城镇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③1928年,在编制大伦敦规划时,翁文憬提出大城市人口疏散应与地区的工业与人口分布的规划相结合。④二次大战后,欧洲重建时,普遍新建了一批卫星城,英国第一批建设了8座,如哈罗卫星城等⑤独立的卫星城。英国60年代的米尔顿?凯恩斯。在伦敦西北80公里,占地9000公顷,人口25万。 (三)卫星城的条件 ①卫星城镇建立的时机问题,疏散大城市人口应该与生产力均衡不布局一同考虑②与母城有一定距离,但要有便捷的交通③要使区域内各个城镇有自己的区域分工,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平衡发展④要有一定规模 :25~40万人⑤产业优惠政策:地价低、税收低⑥居民优惠政策 三、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 (一)柯布西埃与《明日的城市》 ①1922年发表《明日的城市》。假设300万人的城市,其中40万人居住在24座60层60万人居住在多层连续板式楼中,200万人居住在花园住宅中。1925年巴黎中心区改建规划,16栋60层的办公大楼,地面开敞。1933年设计《光明城》,城市中心为容纳2700人的居民联合体。1951年,柯布西埃受聘负责制定印度昌迪加尔市总体规划,市中心的建筑全由他设计,阔大空旷的城市广场上点缀着纪念碑般的公共建筑,他们虽然顾及了当地的气候特征,却是为自行车的城市建造了汽车城市的乌托邦 。1956年,巴西政府决定在戈亚斯州海拔1100米 城市规划观:技术功能、高密度、不同建筑形式、高效交通 (二)赖特与《广亩城市》 1935年赖特发表的《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强调城市中的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呼吁家庭与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 柯布西埃与赖特的共性:都有大量的绿地;都考虑到新技术(电话、汽车)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三)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 20世纪20末,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1928年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193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