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全解)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7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测 鲁人版必修5.docVIP

(教材全解)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7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测 鲁人版必修5.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材全解)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7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测 鲁人版必修5

7 齐桓晋文之事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huán) 胡龁(hé) 觳觫(shù) 忖度(duó) B.挟太山(jiá) 庖厨(páo) 戚戚(qī) 榆枋(fānɡ) C.舂粮(chōnɡ) 禀告(bǐng) 舆薪(xīn) 便嬖(biàn) D.商贾(gǔ) 赴愬(sù) 恒产(héng) 庠序(xiáng)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无以,则王乎 王说,曰…… B.为长者折枝 于我心有戚戚焉 C.刑于寡妻 盖亦反其本 D.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臣未之闻也 C.何以异? D.何由知吾可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权,然后知轻重 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C.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二、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复于王者曰 复,禀告 B.以御于家邦 御,治理 C.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诸,各个 D.权,然后知轻重 权,秤锤,这里指用秤称重 6.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 ③百姓之不见保 ④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⑤以及人之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驺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圆凿,其能入乎?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