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docVIP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doc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 【摘要】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13例皮瓣移植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足跟软组织缺损13例皮瓣修复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结论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有感觉,耐磨及稳定性能好,易于解剖操作,成活率高,是较理想的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关键词】 皮瓣; 软组织缺损; 足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sland skin flap plantaris medialis in repair of heel skin defect. Methods 13 cases of heel soft tissue defect repaired by skin flap transplantation aryily healed. Conclusion Island skin flap plantaris medialis can make the patients have feelings,have the good ethod of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 defect.   【Key ×2.5 cm~7.0 cm×10.0 cm。   1.2 手术方法   1.2.1 皮瓣设计 用超声多普勒实际探测胫后动脉及足底内侧动脉走行方向并划线标记。按足跟皮肤创面大小及部位在足底内侧以动脉血管为轴心设计皮瓣。   1.2.2 皮瓣切取 在内踝后下方纵形切开皮肤,显露胫后血管并与胫神经分离,用橡皮片将胫后血管提起解剖至皮瓣边缘。沿皮瓣设计线先切开皮瓣前缘及两侧缘至跖腱膜,将跖腱膜与皮肤软组织缝合固定几针以防术中牵拉分离。切开皮瓣的内侧缘与蒂部切口相连,切断●外展肌,继续沿胫后血管向远端分离至足底内侧血管和足底外侧血管分叉处,将足底外侧动脉起始部结扎切断。为了确保血管、神经不受损伤,分离时可切取一小部分屈趾短肌肌膜以保护血管神经束。足底内侧血管的皮支约为2~3支,在该动脉的起始部可见一皮支,分出后与主干平行向远端行进一段后,转向浅面进入皮瓣近端。继续沿足底内侧动脉深面向远端解剖,可见垂直进入皮瓣的皮肤穿支。切开皮瓣外侧缘,于跖腱膜浅层翻起皮瓣,在血管穿支附近,应于跖腱膜深层分离以保护皮支。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足底内侧神经,并与走向皮瓣之皮神经劈开,制作成带皮神经之岛状皮瓣。在血管蒂根部与足跟创面之间切开皮肤,皮下分离,带蒂转移皮瓣覆盖创面,供区创面行全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皮瓣血管神经蒂长3~8 cm。   1.3 结果 13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5年6个月,溃疡无复发,皮瓣感觉良好,足功能正常。    2 讨论   足跟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位,该处皮肤缺损,要求用有感觉、耐磨及稳定性能好的皮瓣修复。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是较理想的修复方法。优点:①足底与足跟皮肤结构相似,皮下组织致密,有一定弹性,无论在颜色、质地和外形上均可使修复后达到满意效果[1];②带有跖筋膜,与跟骨粘连,可防止移动,增加稳定性;③具有坚韧、致密、有感觉、耐磨不滑动等特点,且该部位为足不负重区,其最大修复范围可达9 cm×11 cm。皮瓣内含有胫后神经分支足底内侧神经,皮肤感觉好,有足够的保护性,且供区感觉不受影响[2];④位置隐匿,不直接负重。血管神经蒂较长、血管外径较粗,转移灵活、血管变异少、易于解剖操作,不需吻合血管,成活率高[3,4]。术中需注意皮瓣远端不应达跖骨头负重区,否则,由于植皮术后皮肤不耐磨,影响前足负重功能。足底皮下组织有众多纤维间隔相连,皮瓣不易通过皮下隧道转移,需切开供区与受区间皮肤,将皮瓣明道移至受区。缺点是供区不能直接缝合,需要植皮修复。手术注意事项:①因足底内侧血管神经束走行于●展肌和趾短屈肌之间,并发出深支与第一跖底动脉吻合,切取皮瓣应从两侧向中间解剖,以防损伤血管;②供应邻近肌肉的肌支应逐一结扎,以防术后血肿形成;③皮瓣转位时避免血管蒂扭曲或卡压,且无任何张力;④做好软组织创面尤其是感染创面的清创、扩创工作;⑤在设计皮瓣时应适当放大面积,避免转移皮瓣与受区皮肤之间产生缝合张力[5];⑥皮瓣远端不应达跖骨头负重区,否则,由于植皮术后皮肤不耐磨,影响前足负重功能;⑦足底内侧的面积有限,最大可供切取9 cm×11 cm 的皮瓣,大面积的足跟组织缺损应考虑以其他皮瓣代替。 【 参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