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前世今生-易净水网教程.doc

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前世今生-易净水网教程.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前世今生-易净水网教程

1.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的发现 世界上第一个间歇式运转的工艺是英国工程师 Sir Thomas Wardle于1898年发现.该工艺含有化学沉淀和曝气两个处理过程。分成进水期、曝气期、沉淀期和排水期四个阶段,但反应器中没有活性污泥。 十多年后Ardern and Lockett 在曼彻斯特实验室进行了类似的间歇式运转试验,试验目的见考察在没有化学处理情况下仅通过一级曝气处理达到完全消化的可能性,从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此之前的试验者在试验中一旦达到完全消化后就将废水和泥一起倒掉,从而需很长的曝气时间和多级曝气才能达到完全消 化而他们在试验中先将处理后的混合液进行静沉。然后撇去上清液,保持沉淀物, 再注入新的废水进行曝气处理,这样反复进行试验后发现: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悬浮物和污泥产生量也越多,废水净化所需时间也越短, 他们对这种新的发现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研究,并在1914年4月3日“化学工业国际会议上发表 了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主要成果如下。 废水通过曝气后可形成一种称为活性污泥的悬浮性物质,这种活性污泥的存在可使废水净化处理加快,但废水净化的速度与泥水混合强弱以及活性污泥多少相关;活性污泥与通常的污泥有本质的区别,活性污泥是探褐色,没有气味,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很好的沉降性,主要有细菌和单细胞生物组成(细菌数为34 万个/cm3) , 活性污泥含氮量较高;在活性污泥中没,有氧化的物质可通过下次进水前的再曝气使其减少,在温度10~24℃条件下, 废水温度对出水COD的去除率没有影响。对于城市污水曝气6~9h可得到完全消化,但前3h的曝气对COD去除较快,对于某种废水所必需的曝气时间取决于废水浓度和所需去除率。 然后,他们又将曝气器改为陶瓷微孔板,进行小气泡供气试验,发现使用小气泡供气时氧的利用率更高由于试验中的工艺较简单,容易在实际污水处理工程 中应用。上述试验成果在英国1914年的Salford市污水处理中得到直接应用。Salford市污水处理设施是世界上第一个间歇式活性污泥设施,它由两个 83m3的间歇式反应器和预处理设施组成、运转采用进水45min,曝气 3h,沉淀2h,排水1h,闲置15min,并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达90%以上。一年后美国 Milmaukee市也建造了一座间歇式活性污泥设施。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在发明以后,立即在工程上得到利用,这种间歇进水,间歇排水的充排式运转方式 是当时主要的污水处理工艺。 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由Hoover和Proges及Pasveer于 20 世纪50年代发现和完善,他们在研究可变容积氧化沟工艺时采用了连续 进水方式,当氧化沟反应池中得到一定的水位时停止供气,进行沉淀和排水,但在沉淀和排水阶段仍保持进水。这种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一直到 20 世纪70年代后期仍在实向污水处理中应用。 2早期间歇式运转中的间题 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自发现和在工程中应用后,人们很快发现这 种工艺对泵,搅拌器和曝气器等设备需不断进行开停转换,在当时的自动化水平下运转十分不方便。由于当时的监测和自动控制技术水平的限制,运行管理显得过于繁琐,同时,人们还发现:上清液从池中 排出时常会夹带污泥,选成出水水质的恶化;曝气所用的空气扩散器很容易被沉淀丁池底的污泥堵塞。因而,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在早期 实际上没有大量推广应用。到20世纪50年代,随看污水处理规模的 不断扩大,这种工艺渐渐被后来发展起来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所替代。 3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的系统性研究和应用 随着连续流活性污泥法技术在工程中的大量应用,人们发现连续 流活性污泥法也有许多缺点,这种工艺必须设调节池和污泥回流。这 样不仅增加设备和运行费用,而且在水质变化大的情况下运转不理想, 污泥回流的控制也不方便;二沉池不是理想的静态,与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静沉相比,沉淀效果受异重流等因素的影响。连续流活性 污 泥法会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而上述缺点在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污 水处押中都不会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自动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大量具有自控系统的阀门、流星计,液位传感器,定时控制设备在水 处理中得到了应用,排水装置的滗 澳大利亚的 Goronszy 教授从连续进水间歇运行的氧化沟工艺着 手从事可变容积活性污泥法的研究和开发。发现早期的连续进水、 间歇出水的运转方式所进入的污水与池中已处理的水在沉淀和排水期会发生混合,从而影响出水效果在他的研究中,采用在反应池中进水 段用墙隔出一节的办法来减少这种混合的发生,并将该污水处理方 法称为ICEAS工艺。在该研究的基础上,澳大利亚南威尔大学与美国ABJ公司合作于1976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1978年Goronszy教授利用活性污泥基质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