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与标准.doc

湖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与标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与标准.doc

湖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与标准 1、物候期 1.1播种期:实际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1.2出苗期:小区有50%穴数的幼苗出土高度达3厘米高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下同)。 1.3抽雄期:小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1.4叶丝期:小区50%以上的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叶的日期。 1.5成熟期:小区90%以上植株果穗苞叶自然变黄松散,籽粒硬化,并呈现成熟黑色层的日期。 1.6生育期:从出苗期至成熟期的天数。每一物候期的记载在该生育阶段必须每天观察一次,务求准确,不可推算。 1.7气候特点及灾害性天气情况:特殊气候、灾害类型及对试验影响的概况。在发生特殊天气灾害的当天记载。 2、农艺性状 2.1株型:指植株叶片的夹角大小,分紧凑、半紧凑、平展三种株型。 2.2株高:在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植株10株,测量由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数,以cm表示,不要小数。调查一次重复。 2.3穗位高:测量株高的植株,同时测量地面至第一果穗着生节位的高度。求其平均数,以cm表示,不要小数。调查一次重复。 2.4双穗率:收获前调查各小区中间三行双穗株数与三行总株数之比(%),求各品种平均数,保留一位小数。第二果穗不足20粒或调查时籽粒仍处于乳熟期的不作双穗统计。 2.5空杆率:在收获前调查各小区中间三行空杆(包括有穗无粒及果穗实粒数在20粒以内的植株)的株数与三行总株数的之比(%),求各品种平均数,保留一位小数。 3、果穗性状 3.1穗长(cm):测量取样果穗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求其平均数,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2穗粗(cm):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数。 3.3秃尖度(cm):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数。 3.4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数。 3.5行粒数:每个果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求其平均数。 3.6粒色:分黄、白、黄白、红四种。 3.7轴色:分红、白两种 3.8穗型:分筒型、锥型两种。 3.9粒型:以果穗中部的籽粒为准,分马齿型、硬粒型、中间型三类。 3.10出籽率(%):取样的果穗在晒干后于脱粒前称其重量,脱粒后称其籽粒重,籽粒重量与果穗重量之比为出籽率,即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 3.11千粒重(g):将上述取样的果穗脱粒后,籽粒充分混合,从中随机取500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两个相近数之和,即为千粒重。 4、抗逆性 4.1倒伏率(根倒):蜡熟期调查,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但未折断的植株与该小区总株数之比,用%表示,保留一位小数,求各品种平均数。调查三次重复。倒伏发生后立即调查。 4.2折断率(茎折):蜡熟期调查,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与小区总株数之比,用%表示,保留一位小数,求各品种平均数。调查三次重复。收获前调查。 4.3大、小斑病抗性评价:在授粉结束后20天左右调查,一次性逐行记载其病级,最后按病级评价其抗性类型。每行从第三株开始逐株调查病级,共10株,求平均数。病情分级与评价标准见附表。 4.4纹枯病抗性评价:在玉米长至乳熟期一次性逐株进行病级调查,按病级算出病情指数,最后按病情指数划分其抗性类型。病情分级与评价标准见附表。 4.5丝黑穗病、黑粉病抗性评价:在蜡熟期一次性调查每小区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病株率,以%表示,在此基础上划分其抗性类型,病情分级与评价标准见附表。 4.6茎腐病抗性评价:在蜡熟期一次性调查每小区青枯病病株率,在此基础上划分其抗性类型,病情分级与评价标准见附表。 4.7病毒病:在蜡熟期调查各小区发病株率,用%表示,求其平均数,保留一位小数。在此基础上作出抗性评价,病情分级与评价标准见附表。 ?4.8螟害:在心叶期逐株调查虫害级别,求平均数,在此基础上作出抗性评价,虫害分级与评价标准见附表。 4.9穗粒腐病:收获时逐穗调查各小区实收果穗的发病级数,求平均数。病情分级与评价标准见附表。 4.10其它病害:在我国玉米上发生的病害有30余种。在一定地区和年代,流行频率高而危害严重的主要只有几种,偶尔发生的其它病害如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霜霉病,褐斑病,疯顶病等,要作好调查和记载。 附表1-11: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病情分级及评价标准。 表1 叶斑病类(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抗性评价标准 病情 级别 病 状 描 述 抗性评价 1 叶片上无病斑或仅在穗位下部叶片上有零星病斑,病斑面积占叶面积少于或等于5% 高抗HR 3 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6%-10%,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 抗R 5 穗位下部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11%-30%,穗位上部叶片有少量病斑 中抗MR 7 穗位下部叶片或穗位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31%-70%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