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doc

  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长期生存的内在动力,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地缘、历史渊源、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区别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主要标志。如果一个民族固有的、稳定的文化没有了,该少数民族就难以形成并长期存在。   一、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   民族地区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是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原生态民族文化,不仅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在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建设中,各地区纷纷依托自己特有本文由.L.收集整理的文化资源,高举文化大旗,高喊以文化促发展,对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不仅带来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而且也带来了少数民族文化变异和衰退。   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四川凉山彝族的漆器,以前仅为了满足家庭使用,只有个别地方生产。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无论在农村还是城镇均逐渐建立起漆器产业,开始了对传统漆器开发和利用。漆器生产由以家用为主,变成了以礼品和旅游品为主,大部分销售给城镇和外地人。在市场空缺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漆器作为礼品和旅游品的利润较高。漆器作为礼品和旅游品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漆器原来的用途,保护了漆器文化,而且发展了凉山经济。   侗乡黎平位于贵州省东南边缘、地处黔、湘、桂三省的交界处。2000年起,黎平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作为重点来抓,以旅游富县、并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庆典活动和研讨会。2008年黎平旅游发展取得新成绩,黎平启动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大力推进翘街、肇兴景区二次开发,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全县景点接待海内外游客85万人次,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5.6%,实现旅游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16.4%。   2.民族文化变异和衰退   现代化带来了少数民族经济的长足发展,带来了文化赖以生长的环境的变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惯,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中,随着新的人员、新的组织、新的思想的进入,受到一定的冲击。一是民族文化变异。很多少数民族风俗被世俗化、庸俗化,成为赚钱的工具,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在多元文化的汇集过程中,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原来的存在方式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出现了变异的现象。拥有特有的饮食习惯的地区出现了其他民族的饮食方式;原本独有的建筑风格,增添了不少现代气息;传统节日掺杂许多现代的娱乐方式,增添了商品交易内容。二是民族文化衰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大量流失,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不少民族和舞蹈、歌唱艺术、传统民居等民族文化遗产逐渐衰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白庚胜说:民间文化在当前经济大转型,社会大变迁之际,在民族间文化遗产没有任何法规加以保护的情形下,正经受着全面冲击,面临着毁灭性的浩劫;或被人为毁损,或大量流失海外,或因老艺人失去而人亡艺绝。改造旧城的推土机正把大片的老民居和附着其中的文化精华推倒碾碎,使之从此难觅其踪;民间年画、民间皮影、民间、傩戏、民间工艺等随着文化生态日渐式微,一些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已经被损坏的支离破碎、面具全非。   二、 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对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不能盲目也不能过度,更不能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急功近利,无规划的发展,一定要在保护和传承的中促发展。   1.文化抢救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曾说过:我们祖国太大了,文化太灿烂多样了,再不动手抢救,无数散落民间的文化遗产,就要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他反复强调:每一分钟都有一种民间艺术在消失,再不抢救的话,就永远都来不及了。[1]可见,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文化抢救势在必行。很多富有特色的民族语言、民族习俗、特色建筑、民族服饰、民间技艺等正在消逝。失去了特色的民族文化,如果不及时抢救,不合理规划,任其发展,美丽的人文景观将会失去魅力,魅力消退,势必影响旅游的发展。在当现代化建设、经济大发展和文化变迁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变异和文化衰落是每个民族成员都不忍也不愿看到的,更有悖于我国多元文化发展理念的初衷。国家、民族区域和地方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文化保护和抢救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唤起人们爱护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人们自觉维护民族文化的意识。   2.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可以在原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加入新的文化元素,使之充满活力,以适应新的需要。大型歌舞集锦《云南印象》将云南原创民族舞和乡土歌舞重新整合,充满古朴与新意。他们的演出服装原汁原味,歌舞天人合一,他们的狂欢与生俱来,整个演出再创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