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诗歌鉴赏问答模式例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诗歌鉴赏问答模式例析–

读诗的方法 五读 作者 诗题 注释 作品 情感 (一定要找到诗中表示情感的语句) 明确题型 第一种题型 分析意境型 问:描写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意境氛围) 答:①明意象(描写了xx的景物、xx的景物、xx的景物) ②结合语境分析 ③概括景物的特点【所有景物的共性(注意:用词的情感色彩与全文保持一致)】 【营造了(渲染了)形容词(两个四字双音词)+名词(时间,地点,人物)】 【凡是问: 景物的特点=意境氛围=意境=意象 都可一题打尽,无论是诗歌或现代文方法都相同】 【注意区分写了什么景物和写了什么景】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日暮 [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释:这是作者流寓夔州期间所写的一首诗 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答案:这首诗通过描写牛羊、风月、石泉、草露等景物,营造/渲染了一幅悲凉凄清的的乡村日暮图,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晚景凄凉、悲凉抑郁的情感。 【2009·宁夏海南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答: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第二种题型 分析技巧型 常见的表现手法(记忆)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双关、对比、反问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3、描写手法: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衬托、白描、比兴、抑扬、托物言志、叙议结合、远近高低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格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009·浙江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4分) 答: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通过有香与无香的对比以及梅花的向空山的高洁和雪花的随意,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2008年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