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前演讲﹝带上灵魂去旅行﹞.ppt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课前演讲﹝带上灵魂去旅行﹞

* 灵 魂 ——净重21克   医生让濒死的人躺在一个秤上,然后度量他们死后体重的变化,并发现有人在死后立即减少了21克的体重。他们认为,这个重量就是灵魂的大约重量,并以能量的形式离开了肉体。 但后来更多的类似实验表明,人死后,重量虽然没有立刻减轻,但最终还是少了什么。    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有人说是三天一停,有人说是七天一停,总之,人不能一味地走下去,要驻扎在行程的空隙中,和灵魂会合。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经常掉队。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 毕淑敏,女,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文登。1969年当兵,任西藏阿里军分区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1980年转业回北京任内科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心理学硕士、博士方向课程结业。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 《孝心无价》 ,处女作《昆仑殇》,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 奶奶是没有翅膀的天使--几个字,颤颤微微写在一个钥匙链上。一位绒布老奶奶,悬挂在这句话的下面。粉红色的纱裙,充满皱纹的脸,背上展着一对雪白的翅膀。这个小小的纪念品,是一位老人做的,送给了政府的一位官员。 米绍女士是新墨西哥州政府老年事务服务局的局长,长一头浓密的黑头发,为西班牙和印第安裔的混血儿。说实话,她的长相平凡到世俗的地步,一点都看不出法学博士的出身和政府官员的背景。 米绍博士的办公室也很有特点,一点也不像是办公室,而像一个家。还不是那种整洁清爽一尘不染的家,是那种乱哄哄的杂乱无章的家。比如在米绍博士的办公桌上,和密集的文件夹挤在一起的,是一条青里透红的鱼--一条会唱歌的机器鱼。外表酷似真鱼,背鳍高耸怪眼圆睁。悄悄按动机关,拥挤的办公室空间就响起一个沙哑的黑人老汉的声音:我是一条鱼,让我回到大海去,让我回到大海去…… 我问米绍博士,为什么要在办公桌上摆一条鱼? 米绍博士说,我做了10年老人局的局长,我的工作令我太沉重了。所以,我这里有很多的玩具。 办公室里确实有很多玩具,稀奇古怪的。比如长着鳄鱼脑袋的唐三彩的马,比如奇形怪状的面具和饰物。同时也充斥着另外的极端,如靠墙脚的地方,摆着一台缝纫机,式样衰老到使你怀疑它是世界上所有缝纫机的祖父。 米绍博士说,我的办公室可能令你惊奇,但是它令到我这儿来的老年人感到亲近。我处理所有有关老年人的事务,他们有了困难,都会来找我们。比如老人到医院看了病,他的处方丢了。找谁呢?就可以来找我,这里负责帮助他们。这架缝纫机就是我曾经帮助过的一位老人,临去世前送给我的。按照规定,我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是不能接受礼物的。但我想,这架缝纫机已经没有实用的价值,只是一种象征和纪念。它让进入我的办公室的老年人,有一种温暖和时光重返的感觉。 布朗女士说,我们的口号是让死亡回归家庭。衰老后的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人们并不觉得成熟的麦子变得枯黄,然后倒伏在地,是多么恐怖和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是大自然的必然。就的麦秸不回归土地,就没有新的麦秸的繁荣。 在上个世纪以前,人的死亡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看见和体验到生命的消失,他们会认为那是很正常的事情,是世界一个必须和不可避免的。 但是,本世纪以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的发达,人们把死亡的地点,由传统的家庭转移到了陌生的医院。死亡被排除出视野,死亡被人为地隔绝了。一位老人,哪怕他从来没有进过医院,哪怕他再三表明自己要死在家里,却没有人理睬他。人们渐渐认为只有死在医院里才是正常的,才算尽到了责任。如果谁死在了家里,舆论会认为他没有得到良好的照料。 现代化剥夺了人死在自己熟悉的安全的家里的权利。现在,是回归的时候了。让死亡回归家庭。让濒临死亡的人,享受最后的安宁与尊严。他们将在自己家里和亲人的包绕之下,平静地远行。我们奉行的观念是——不必抢救死亡。 死亡是不应该进行抢救的。因为死亡并不是一种失败。既不是医生的失败,也不是病人的失败。让病人安详舒适的死去,正是医生神圣的责任所在。我们的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