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柳先生传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柳先生传课件

学习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朗读节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 边 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 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赞 曰: 黔 娄 之 妻 有 言:“不 戚 戚于 贫贱,不 汲 汲 于 富 贵。”其 言 兹 若 人之 俦 乎? 衔 觞 赋 诗 ,以 乐 其 志。无 怀 氏 之 民 欤 ?葛 天 氏 之 民 欤? 3、怎样理解:五柳先生得名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 “好读书,不求甚解” . 这句话?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溺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缛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4、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不仅写出五柳先生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引用了古贤颜回的典故,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出自《论语·雍也》 ??? 颜回身居陋巷,家贫如洗,却能勤奋好学,刻苦求读,因而成为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据说,当年颜回上学,总是第一个先到校。有一次,孔子问他,为何吃饭那么快,来校那么早?颜回笑而答日:“回至家中勿需等,一碗香粥一张饼。”孔子不信,后经了解,发现颜回每次回家,仅有一碗放在锅里的野菜汤充饥。由于汤水冷却后表层有一张薄皮,颜回美其名日“麦饼”。其艰苦精神可想而知。颜回在无以给养的困苦环境里,能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发奋图强,刻苦攻读,终于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关于“赞” 文章最后还有一段“赞”。“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缀于传文之末。《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讲透,即所谓“明”;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 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和展拓文章的境界。“赞”中这几句话成为画龙点睛之笔,把五柳先生的精神阐发得更为明晰,可以说是“赞”体的“明”的作用。 陶渊明常用古史传说指称自己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文中的五柳先生简直是无怀氏、葛天氏时代的老百姓,这等于说五柳先生的生活是理想社会中的人们的生活,文章的境界更高了,文章的思想也进一步升华了,可以说是“赞”体的“助”的作用。 5.“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不汲汲于富贵” 6.“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学笔法加的品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