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祥旭考研辅导】中国古代文学秦汉文学要点笔记
秦汉文学
绪 论
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一、解读辞赋的风尚。
二、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西汉朝廷诏举贤良方正,州郡举孝廉秀才,
东汉又增加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等科目。两汉拔人才重学问
品行,也不排斥对有文学创作才能者的录用。
三、诸侯王招致文士;皇帝爱好词赋,进献辞赋之风;外戚招纳文学家做幕僚。
四、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如乐府(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
东汉洛阳东观 (主要工作是校雠经书);鸿都门学是灵帝光和元年 (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
学校,专门学习辞赋书画 (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
五、游宦风气。西汉早期游宦活动主要在诸侯王间进行;武帝朝至东汉初,游宦风稍衰;东
汉中后期又成为时尚。
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汉代文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作品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和巨丽
之美。
二、汉代文人普遍具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怀着建功立业的愿望,追求人生的不朽,贵于名
行,为实现人生理想,不惜牺牲生命,汉代文学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
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
三、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如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
四、士人命运还和时代、形势密切相关,汉代文学对历史机遇和个人命运的关系作了形象的
展示和精辟的论述,《史记》及许多抒情赋在表现历史发展必然性和个人命运偶然性两者的
关系方面有较大的深度。西汉昌盛期,失意文人感叹生不逢时,如董仲舒 《士不遇赋》、司
马迁 《悲士不遇赋》,都以“遇”和“不遇”为主题;西汉后期始,文人慨叹更多集中在命运方
面,转到对自身命运的关注;东汉衰落期,则由功名未立而嗟叹生命的短促,如 《古诗十九
首》。
五、批判与赞颂的更迭。批判秦朝暴政,对历史进行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如从贾
谊的政论、司马相如的《哀二世赋》,司马迁的《史记》;武帝始,转入本朝理论体系的构筑,
文学也转入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西汉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如大赋;东
汉始再度批判,如王充、王符等人的政论,郦炎、赵壹、蔡邕、祢衡等人的诗赋,批判对象
包括神学目的论、谶讳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黑暗,及传统价值观、人生观。后期对现实
的批判更具有深度、广度和力度。
六、汉文人地位也经历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过程。汉初枚乘、邹阳等人具独立人格,
兼有文人和纵横家品性;武帝始,对文人倡畜之,东汉时外戚招幕僚也不自由,多数是文人
兼学者型;西汉末年起,人格独立的精神又萌生,扬雄、班固、张衡等努力按照自己的理想
创作;东汉后期赵壹、祢衡等人任性使气。汉代人经历了屈从、依附之后,又向个性独立回
归,并达到更高层次。
七、浓郁的浪漫色彩。西汉时文人一方面对现实世界予以肯定,另一方面幻想和神灵世界沟
通;东汉后浪漫色彩减弱,理性精神增强。
八、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兴旺,相互促进。五言歌谣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碑文人有意
模仿,出现文人五言诗,民间五言诗在文人五言诗影响下走向成熟;史传文学也留下了民间
创作和文人创作相融汇的痕迹,如 《史记》、《吴越春秋》。
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一、铺张扬厉的文风和繁琐的解经习气。西汉学校教育是经公孙弘倡导发展起来的,朝廷置
博士官,立太学,郡国置五经率史,目的是培养经师和各级官吏。
二、浪漫的文风和经学的虚幻性。
三、汉代文学重摹拟,缺少创造性,汉代经学重承袭,前汉重师法,后汉重家法。
四、汉代文学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东汉初经学界删繁就简之风兴起。
五、经学对文学思潮的影响,文学思潮很大程度上是经学的延伸和具体化。《毛诗序》阐述
的基本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毛诗序》主张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情感的表现。它强调诗歌的讽谏教化作用,将其功能归结为“经夫
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有“工具论”色彩。汉代文学批评主要以此为尺度,
对文学现象作判断;对屈原及其作品和汉赋的评价,都是从经学的基点上立论,以经论屈骚,
以经论汉赋。
六、司马迁继屈原的“发愤以抒情”提出的“发愤著书”说,把文学创作视为抒发抑郁之情的方
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高中信息技术课标.docx
- GBT 12224-2015钢制阀门 一般要求.pdf
- 新人教PEP版(三起)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4年新版教材).pptx
- 解码小红书爆文数据与爆款分析.pptx VIP
- 数据治理知识培训方案【53页】.pptx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全英文西方文明史》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电气自动化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VIP
- 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防护栏杆.pdf VIP
- SLC1236-附件1-《聚乙烯管道工程质量手册》.pdf VIP
- 气相色谱仪 FV3320 说明书(TCD,FID,FPD)(5).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