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伦初中校园文化建设构想.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伦初中校园文化建设构想

大伦初中校园文化建设构想 一、伦中教育文化的源起 伦中教育文化源起于清朝同治七年(1867年)开明绅士朱凤章创办的“启蒙嗣”私立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维新变法后改为“崇实公立学堂”。学校成为实行班级授课制的近代新型学校,开设国文、英语、数学、格物等近代课程,培养了一批具有“新学”知识的有用人才。崇实学堂在多年办学过程中,孕育形成了以“崇实”为核心理念的崇实教育文化,对后来大伦教育乃至通南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崇实学堂是后来大伦茆戚小学和茆戚初中的前身,现茆戚小学已并入伦小,茆戚初中并入伦中。可以说,崇实学堂是大伦近现代教育的源起。 崇实教育文化的源起告诉我们:崇实教育文化是最靠近人性的文化,是朴实自然的“大实话”文化,是充满亲情,滴着汗水,期待通过教育改变困窘命运,策人上进有为,植根大伦乡土的“草根”文化。它已经存在、践行、发展了147年,是值得我们追求、实践、验证、完善、发展、升华的可贵的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态”教育文化。 二、学校的愿景 我校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且富有现代气息的学校她以“隐”于通南老区而不彰,身负历史而不耀的一贯姿态,积淀形成了扎实、沉稳的育人之道。伦中的学生品行端正、健康向上、孜孜以求,他们渴望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理想。伦中的教师淡泊儒雅,德业并进,启智求真,为学生的成长,奉献出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这所老校必将传承崇实黜华、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秉承新的时代宗旨,以矫健的步伐走向未来。 三、校训 崇实 厚德 铸新 四、三 风 校风:团结 进取 高效 规范 教风:博学 爱生 敬业 创新 学风:乐学 善思 自励 进取 五、学校精神 六、办学理念 师爱无边,发展无限。 七、发展目标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育思想先进、教师队伍精良、教学手段现代、教育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优良、育人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优质初中。 八、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宽实、个性健康、德业并进,勇于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九、校园文化的现代构建 以崇实文化为领航,着力从观念、制度、技术三大层面去建构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学校校园文化。 1.观念层面:大力构建经营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生命文化;以“厚德修身”为主题的修身文化;以“传承铸新”为主题的铸新文化。 生命文化。我们弘扬“三爱”思想。即爱自己——只有珍爱自己的人,才配活着;爱他人——爱人者,人恒爱之;爱世界——当我们爱着这个世界,我们才生活在这个世界。 拟将重修校门外“生命文化墙”。南墙以为主题,北墙以师生情义、兄长情义、父子情义、母子情义、邻里情义等主题类古诗为题材,通过先人仁爱之举,培养学生大爱情怀;在校门正对面南墙,重塑孔子像,上放学师生第一眼就能看到“师祖”,让肃然起敬,默化思想;西墙设为具有现代气息的师生主题画面,用“当我们爱着这个世界,我们才生活在这个世界”文字,突出“生命文化墙”的主题——“三爱”思想。 修身文化。我们弘扬“虚心强骨”思想。“虚心”就是“正心”,就是要纯洁其灵魂。强骨有两层含义,一是强“骨气”,要挺起脊梁自信地生活着;二是强“筋骨”,就是要野蛮其体魄,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 在北楼西侧,立有“修身”文化石,为89届伦中校友所赠,其上刻有“虚心强骨”四个大字,就是希望伦中学子们能像29名飞行员那样,有一个纯洁的心灵和健强的体魄,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铸新文化。铸新文化的核心是发展,学校教育要发展,一靠教师,二靠学生。对教师我们提倡“师爱无边”的精神——世界上最无私的不是父爱母爱,而是师爱(教育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一切。对学生我们弘扬“发展无限”的理念。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一切皆有可能,就看我们怎样去“铸造”他们。土山文社,举办崇实文化节,通过各种活动来传承、铸新校园文化,提升精神潜件。 2.制度层面:从教育社会学的意义上说,学校的制度层面应涵盖教师、学生、家长三大群体,否则就会存在结构性缺陷。我们的制度理念是:公平、人本、科学。对学生,宽严相济——尊重学生的未成熟状态;对教师,人本规范——尊重教师的正当权益和合理诉求;对家长,和谐合作——尊重家长的社会角色背景和个性差异。 3.技术层面:教育文化的观念、制度层面的打造往往是通过教育领导者的思想引领、顶层设计达成的,而技术层面的操作实践主体是全体师生员工,这种实践既是对观念、制度层面的执行,也会对上层文化起到充实完善的功效。学校要为师生的教育实践搭建有效的平台,促进其发展。我校在技术层面为师生搭建了五大平台:教师发展平台、学生教育平台、课堂教学研究平台、师生身心健康平台、社区资源平台。 教师发展平台。除了正常的基于教育教学常规的教师发展平台外,我校成立了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班,促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学生教育平台。我校设立了常规纪律强化班,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综合实践与活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