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气动力学探讨.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空气动力学基础 1、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汽车行驶中的气动力和力矩,主要研究怎样使汽车具有较小的气动阻力,以减少油耗,怎样使汽车具有较小的升力、侧向力和横摆力矩,以保证良好的稳定性; ②汽车表面及周围的流谱和局部流场的研究,以分析作用在汽车上的气动力机理,有利于改善汽车表面雨水流的路径,减少尘土堆积、风噪声和面板振颤; ③发动机和制动装置的空气冷却问题,目的是减少冷却通路和散热器的内部空气阻力,提高冷却效果; ④汽车内部的自然通风和换气问题,研究车身进出风口的合理布置,车内进出风量、风速、风路,使汽车具有良好的通风和换气性能,保证舒适性。 2.1 空气动力学基本概念 “流场”——空气动力学中,把流经物体的气流的属性,如速度v,压强p,密度 等,表示为空间坐标(x,y,z)和时间t的函数, 如v=v(x,y,z,t)、p=p(x,y,z,t)、 分别称为速度场,压强场和密度场,统称为“流场”。随时间变化的流场,称为“非定常流场”;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场,称做“定常流场”。 “流线”——为了研究气流的运动,在气流中引人一条假想的曲线,它任何一点切线的方向都与该时刻气流质点速度向量的方向相同。流线所给出的,是在同一瞬时,线上各气流质点运动方向的图形。 “流谱”——在某一瞬时的流场中,许多流线的集合,可通过流谱来描述气体流动的全貌。 2.2 前提假设 ①车速小于360km/h ,空气不受压缩,即空气密度不变; ②外层空气(远离物体表面)为无粘滞性的理想气体; ③相对运动等效:把汽车看成静止的,空气绕汽车周围流动。 2.3 流体流动的连续性 由于流体流动的连续性,并且流体又不可压缩,因而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前后两个截面的流体质量应相同,即流速v与截面积A的乘积不变: v*A=常数 2.4 伯努利方程式 根据伯努利原理,气流静压强p与动压强pq之和为常数。 2.4 附面层 理论上假设空气是非粘滞性的,而实际上空气具有粘滞性,即当其相对于表面运动时会产生内摩擦作用。与物体表面接触的气体将受到该表面的阻滞使相对速度变为零。邻近该表面的空气层也被粘滞摩擦力所阻滞,其相对于表面的运动速度也随与表面的距离而变化。当与表面的距离超过一定数值时,空气粒子的运动已不受粘滞性的影响,其速度与外部气流速度相等。因此,围绕着运动物体的一个相对薄的空气层内,气流速度有着急剧的变化,存在着速度梯度。该气流层称为附面层,又称为边界层。 2.5 分离现象与涡流 图所示是物体表面各部位的速度梯度的情况。从a到最大截面d空气流速逐渐增加,而流过最大截面后,流速又逐渐减少。由于空气附面层的粘性,e、f、g的流速已不可能与c、b、a的流速对称,而是更慢,在k处就使得某微层的速度为零,k以下的微层发生倒流现象,产生涡流。 3、汽车行驶时受到的气动力和力矩 3、汽车行驶时受到的气动力和力矩 3、汽车行驶时受到的气动力和力矩 4、汽车气动阻力的组成 车身表面压强分布特性 4、汽车气动阻力的组成 4、汽车气动阻力的组成 5、汽车的气动升力 6、汽车的空气动力稳定性 造型上改善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 造型上改善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 造型上改善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 造型上改善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 造型上改善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 实际应用 较成功的整体气动造型轿车 气流速度V 边界条件气流速度为零 边界条件气流速度为零 边界条件出口压力p 边界条件气流速度为零 参数设置:气流属性\大气环境参数\迭代参数等 汽车最优化设计过程 车头边角对CD的影响 车头流线型式对CD的影响 车头下缘突起对CD的影响 发动机罩与前风窗斜度对CD的影响 轿车A立柱外形对阻力系数CD的影响 侧壁外鼓尺寸对CD的影响 顶盖上鼓尺寸对CD的影响 后风窗斜度对CD的影响 最佳车尾高度 实例: VW-Passat车后风窗斜度后后行李箱盖的高度对CD的影响 后体横向收缩对CD的影响 车身低部高度对CD的影响 车身低部纵倾角对CD的影响 车身底板纵曲率对CD的影响 前扰流板高度、位置和倾角对气动阻力的影响 a) 后扰流器起作用 b) 后扰流器不起作用 后扰流器的形状和位置对CD的影响 车头产生负生力的原理 车头造型对前部气动升力的影响 车尾造型对后部气动升力的影响 * * 汽车空气动力学 轿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内容 分离和涡流耗费能量,使阻力增大。 汽车表面的附面层 发动机罩与前风窗凹处的涡系 将整个汽车外表面上压力合成而得到作用在汽车上的合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