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食品科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客家食品科学

客家食品的科學 謝迺岳2012.04 與大多數漢人一樣,客家人以米為主食。平日的米食比較簡單,用大量的水把米煮熟,把熟米撈起來即成乾飯;這樣煮才不會形成鍋巴而浪費珍貴的米,米湯還可以燒菜呢!吃不完的飯放涼後,做炒飯或「炸米香」,更增風味。節日的米食有較多變化,客家湯圓、客家麻糬、菜包、米粉、米苔目、新埔粄條、美濃水粄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客家米食。 主食之外,客家人在盛產芥菜的季節會醃製鹹菜,更衍生出福菜與霉乾菜的變化。為了讓老人小孩易於食用,也發展出擂茶(米茶)的特殊文化。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酸柑茶、仙草茶、以及保溫用的工具—茶壽等,這些食品與用品不但環保,而且見證了先人的智慧。有閒走走客家庄,手握一盞茶,不只心頭暖,更有濃濃的人情香。 九層粄 早年的客家婦女,平時忙碌於農務與家事,三頓飯求飽而已,談不上精緻,更沒有閒情來享受。但是逢年過節更忙,要製作各種點心祭祖,還要招呼全家老小;即使製作最簡單的點心—九層粄,仍然要耗費一個小時! 九層粄的製法是把在來米粉與太白粉混合(6:1),溶在水中,然後把粉漿分為兩份;一份粉漿摻白糖水,另一份粉漿摻紅糖水;在鍋中放水加熱,在水中放蒸籠,蒸籠上放鐡盤,在鐡盤上抺油;把摻白糖的粉漿倒一些在鐡盤上搖勻,利用水蒸汽加熱粉漿使它糊化變熟;輪流把摻白糖與摻紅糖的粉漿倒在鐡盤上,形成多層次的視覺與口感。 九層粄的科學原理是:在來米和太白粉含有澱粉,在60~80℃間會糊化,也就是鏈狀的澱粉分子會張開,接觸水分後產生粘性(氫鍵的影響)。 如果用水煮在來米粉,澱粉會溶在水中而變成一大鍋漿糊。如果用烤的方式,往往會有焦黑的部份出現,浪費了米糧更不好。所以客家人使用蒸的方式製粄,口感與質感會更佳。 製粄前的一項大功夫,是磨米成粉。在石磨中加米與水,磨好後須用布袋盛粉漿,把水份壓出,再陰乾而成。這是早期漢人保存食糧的一種方式—乾燥法。類似的乾燥食品—米麩,是把糙米磨成粉再炒乾成褐色粉末,沖熱水即可食用。米麩是老人與嬰兒的補充食品,從前的嬰兒都吃這味長大,個個頭好壯壯喔! 麻糬 和粄比起來,製麻糬(粢粑口感才紮實。 醃鹹菜 除了稻作,客家人食用蔬菜也有變化;其中又以醃鹹菜(酸菜)最為著名。鹹菜的原料是芥菜,新鮮時就很好吃;在盛產期把吃不完的芥菜醃起來,四季都能享用喔。 醃鹹菜的步驟是:先把芥菜洗淨,用滾水燙來殺青(一分鐘),然後曝曬萎凋(一天);接著在大缸裡,以一層芥菜、一層粗鹽的方式疊起來,請小朋友用乾淨的腳踩踏,使芥菜脫水並軟化纖維;最後須在缸頂壓幾塊大石頭,持續曝曬(十天),就變成鹹菜了。 使用鹽來醃菜的原因,是鹽可使細胞脫水;一方面讓芥菜減輕重量方便保存,另一方面使細菌不易生長。但是時間一久,仍然有乳酸菌與醋酸菌孳生;乳酸菌能分解醣類而產生酒精(醇),醋酸菌能分解酒精而產生醋(酸),然後客家酸菜就誕生囉。 把客家酸菜與肉類一起燉煮,比較容易把肉燉爛。可見菜有酸味也是一件美事,它不但豐富了口感,而且幫助消化(因為胃液也是酸的)。 更為變化的作法,是把酸菜用力地塞進小罐子中,封口倒放(三個月),就形成有名的福菜。由於倒放的姿態,所以福菜本名為「仆菜」。倒放的原理,是使水分流出並阻止空氣進入,以免發黴。打開福菜的罐口,會聞到香味,原來是醇與酸結合,成為酯類。福菜與豬肚一起煮,稱為福菜肚片湯;由於福菜也有酸,所以能把肚片燉爛了易於食用,還可以消除豬肚的腥味。 另一種變化,是把酸菜曬乾形成霉乾菜(梅菜)。黴菌耐酸,所以在乳酸菌與醋酸菌不能生存的酸性環境中,黴菌反而能快樂地生長,直到霉乾菜的水份完全脫乾為止。長黴的食物往往很美味,如臭豆腐、紅麴、普洱茶等,所以霉乾菜也有特殊口感;例如用霉乾菜做客家封肉(梅菜扣肉)、蒸魚或刈包等,真是人間美味! 酸柑茶 客家人環保意識高,省吃儉用的最高境界就是「酸柑茶」。原來過年時,要使用大顆的「虎頭柑」祭祖才夠誠意;但是虎頭柑的皮厚汁少且酸,聰明又儉省的老人家發明了利用方法,就是在虎頭柑內塞「茶角」(製茶的碎葉),製成酸柑茶,既環保又增加生活情趣,還有止咳化痰的妙用喔。 做法是,先將虎頭柑的蒂端削掉一大片作為頂蓋,然後把果肉挖出,和茶角混合後再回填,蓋上頂蓋用鐡絲綁緊就完成準備工作了。接下來的加工過程很冗長—「九蒸九曬」。就是把許多虎頭柑擺放在蒸籠中,經過蒸、壓、烘、曬的流程,循環九次(三個月)。九蒸九曬的目的是讓柑與茶脫水完全,易於久藏;又須讓柑與茶的味道結合,所以讓柑與茶乾了又濕、濕了又乾!真是奇妙的發明啊! 仙草 台灣仙草的產地都在丘陵區,客家庄仙草田以新竹關西鎮與苗栗三義、獅潭鄉為主。仙草為一年生草本,有橢圓型的葉片與美麗的紫花;莖與葉在曬乾後,須存放在倉庫中兩年以上才能製仙草茶。熬煮仙草的過程中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