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人物传记整合信息1要点
2017届 高三语文 第一张 设计者 白新亮 班 学生姓名
人物传记之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
一、预习目标
1. 掌握传记的不同分类及类型,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型。
2.。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1、自传——自述人生经历,抒写人生感悟。语言或亲切自然或幽默调侃,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
自传的特点——第一人称①作者即传主。②展现自我心智历练过程、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2、他传——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评论人物思想、作用、地位。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他传的特点——第三人称。展现他人的思想性格、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3、评传——记叙与议论各半,注意整合评价的文字。
评传特点——第三人称
①“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 “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②传中有评,评中有传。不溢美,不隐恶,客观公正。
传记文学特别是纪实文学盛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希望从中找到生活的楷模;其次,每个人的生活圈子都有限制,而阅读人物传记,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不仅可以满足好奇心,更能丰富知识。
(二)人物传记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整体感知,读懂文本。
第二步:审读题干,确定区间。
第三步:提取信息,整合要点。
第四步:据分分点,工整书写。
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
①抓住题目,确立传主形象,感知传记重心;
②标出段落,圈点勾划重点,概括传主经历;
③理清脉络,切分结构层次,归纳传主事迹。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这些要素归纳整理,即:
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三)考纲要求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等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①时间变化②地点变化③职位(工作)变化 ④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⑤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4、分析传主形象(性格特征)方法归纳:①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入手。③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④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设问类型: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ⅩⅩ,请简要回答。
2.文章从几个方面体现了ⅩⅩ的某个特点,请简要说明。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Ⅹ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是从文中可以看出ⅩⅩ有什么样的性格?). ⅩⅩ提出了哪些主张?(或是ⅩⅩ有哪些成就?ⅩⅩ干了哪些事情?)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
. ⅩⅩ干的ⅩⅩ事情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他什么样的目的?
(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①1932年,十九路军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 弟弟候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 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 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 ”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
②1937 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
③在英国期间, 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 他意识到, 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科逐步建立,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④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 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校后立刻查资料, 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的重要内容。
⑤1958年以后,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 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 侯仁之反驳道“: 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 ”此后数年,侯仁之连续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⑥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 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 侯仁之得出结论, 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 那时, 人们普遍认为西北的沙化是“大漠流沙”造成的, 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