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史学研究类试题的高考特点与备考策略.doc

【2017年整理】史学研究类试题的高考特点与备考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史学研究类试题的高考特点与备考策略

史学研究类试题的高考特点与备考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逐渐深入,史学研究类试题作为一种新的题目类型,在近年高考试卷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很多师生对此较为陌生,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针对性训练,所以失分现象较为严重。下面,对这类高考试题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大家的备考复习有所帮助。大致而言,其基本特点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注重对史学要素的考查 关于史学的基本要素,由于分析角度的不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就近年的高考试题分析,主要分三种: 第一,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评价和历史观点。如2007年上海卷第33题,要求考生阅读一段关于孟子的材料,然后区分文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史料解释、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第二,史料、史论和史观。如2011年山东文综卷第27题,以“史料、史论、史观”层层深入的形式组织材料和问题,这既是试题呈现形式的革新,也是史学研究基本框架的构建,体现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原则。 第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分为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如2007年北京文综卷第37题要求考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外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 这些史学要素,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框架和过程,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方向,有很强的引领和借鉴作用。 二、注重对史料类型的考查 在史学家看来,凡是保留了历史信息的东西,都具有史料价值。按照不同的标准,史料可以分出很多类别。比较常用的是,根据载体的不同,史料被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等类型。其中,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文字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口述史料是指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调查记、座谈录音等;影像史料是指图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欧美学者习惯把史料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指历史事实发生时期留下的资料,如实物史料、原始图片、影像史料、档案、当事人的日记或书信等;第二手资料是史家研究历史事实的各种文献资料。 众所周知,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在史料的选取上已经实现了多元化,各种类型的史料丰富多彩,活泼生动,体现出浓郁的学科特点。在此基础上,高考还注重考查学生对各种史料的认知和运用。如2009年江苏卷第25题C“(1)据材料一,探索历史奥秘所能依据的主要史料类型有哪些? ”(实物遗存;土著生活实录;传说与神话)。再如,2009年海南卷第33题“(2)材料一为古籍文献资料,材料二出自考古资料。如何认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考古资料可以印证、丰富、改变人们从古籍文献中已获得的认识);第34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敦煌学所依靠的资料。”(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雕塑;敦煌出土文书;相关考古资料;现存汉至唐五代中外相关文献)。 三、获取史料的途径 获取史料的途径,通常有以下五种,一是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二是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三是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四是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五是进行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等。 2008年上海卷第33题就考查了史料的获取问题。该题提供了一幅发现于高昌古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幅珍贵壁画“圣枝图”,第三个问题设计是“有人认为:这幅壁画是公元5世纪左右景教(基督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你该怎么做? ”(关于景教传播的文献记载、该地区的其它考古资料、专家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等)。 四、注重对史料价值的考查 史学研究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而不同的史料其价值是有区别的。一般而言,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资料,实物史料的可信度高于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影像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纯文本资料。此外,同样是文献资料,正史的可信度不如正史以外的史书和杂书。其原因众所周知,史书是由胜利者写的,其美化、篡改、歪曲之处势所必然。因此,所有的史料,不管是实物史料、文献史料,还是口述史料,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实证和辨伪,既要考证其真实性,又要剔除其虚假成分。关于各种史料的价值判断,也是近年高考关注的内容之一。综合分析,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比较文学作品、文献、传说的史料价值,如2010年安徽文综卷第13题: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B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