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简稿〔01.10〕
《福建古代文明之光》讲解词
观众朋友们,欢迎参观“福建古代文明之光”陈列。本陈列共分为六个部分,展示了近500件文物精品,再现了福建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首先参观第一部分,“山海家园、闽越先民”。
福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可以追溯到距今30——40万年前。近来年,我省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先后在漳州莲花池山、永安黄衣垄、三明万寿岩等地发现了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这里展出了一组从全省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在这里,我们复原了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人类生活、繁衍后代。这里栖息着许多剑齿象、大熊猫、犀牛等野生动物。古人使用简单的木棒、打制石器,从事采集狩猎活动,以天然岩洞作为自己的家园,过着群居的生活。1999年,考古工作者在对三明万寿岩遗址进行发掘时,在万寿岩的下洞——船帆洞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块面积约120平方米的人工石铺地面,距今约有三万年的历史,这在全国旧石器考古中属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其中,三明万寿岩遗址的发现获得了2000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殊荣。
人类经过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大约在距今9000——8000年前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率先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福建地区至迟在7000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全省各地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在文化的构成和内涵上形成了东南部沿海文化区和中西部山地文化区两个大的文化区域。
东南部沿海文化区的代表是闽候昙石山遗址和平潭壳丘头遗址。壳丘头遗址,距今年代约6000——7000年,是目前福建境内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质地比较粗糙,古人使用泥条盘筑法加工陶器,烧制的陶器品种单调,仅有釜、罐、碗等几种,还处在原始的“裸烧”阶段,火候较低。
浦城牛鼻山遗址,是闽西北山区文化遗址的代表,为我们展示了福建远古文明中与海洋文化相对应的另一面,这里出土的各种类型的陶器都带有山区生活的特色。如用鼎作为主要炊具,盛水器有鬶。这些器物都是带足器物,与昙石山常见的圜底釜构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因为山区的部落群体较稳定而沿海遗址的群体流动性较大,居住不够稳定,这种流动性使圜底器比带足器物更便于携带,当然也可能与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有关。
这件塔式陶壶,出土于昙石山遗址。它形制特殊,制做精细,风格与其他随葬器物截然不同,为国内所罕见。这件充满神秘色彩的随葬品,出土时它是放置在墓主人的头顶,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位墓主人身份较高,极有可能是一位巫师,而塔式陶壶则是一件法器。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它是一盏陶灯,称为“中华第一灯”。
到了新石器后期制陶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器类增多,质地讲究,制陶技术提高。陶器器表的装饰更加绚丽。彩绘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一项装饰工艺,彩绘颜料有赭、黑两种,花纹主要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各种几何图案,独具特色,并且焙烧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窑温可达1000℃左右,陶器烧结更加坚硬,火力更为均匀,所以陶器呈色更加纯正。
陶豆是盛放半流质食物的器具,现代汉字“豆”字就是根据这种器形象形演变而来。豆后来也被当作礼器来使用,古人说“无豆不成礼”,说明“豆”这种器物在祭祀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后,福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的繁盛时期,氏族部落有了相对稳定的居住地,他们居住在岩棚、半地穴式建筑、干栏式建筑里,使用磨制石器,以渔猎、采集为主要的谋生手段,并出现了原始农业,开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这里展示的是一组捕鱼和狩猎用的工具。陶网坠,是人们张网捕鱼时系于网
上的器具。石镞,是打猎常用的工具。同时先民们还将他们吃过的贝壳加工成劳动工具。这组形制特别的贝壳器,是用大型的牡蛎壳磨制而成,形状象铲,下端有锋利的宽刃,有人称它为“贝耜(si,四声)”,也有人称为“贝铲”,是先民们农耕除草的一种工具,也可用于清除动物的皮毛,是福建沿海地区先民们独特的劳动工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在昙石山遗址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碳化的谷物。石锛是古人从事农业劳作时常用的工具。石杵和石臼是谷物加工工具,一般用于谷物的脱皮或捣碎硬壳果实。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纺织业出现,这里展示了一组纺线用的陶纺轮,当时人们普遍对纺轮进行了装饰,在纺轮的外表施刻划纹、圆窝纹和彩绘,尤其是彩绘的大量使用使纺轮的图案更加精美。在满足了对食物的需求后人类的精神世界也变得丰富多彩,先民们开始装饰打扮自己了,玉玦是胸前佩戴饰物。
福建与台湾相距仅130公里,地质考古发现,在距今30000——10000年前后,最后的“冰期”出现,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大陆与台湾连成一体,大陆古人类、古动物便可以成群结队,通过“东山陆桥”到达台湾。1987年、1998年考古工作者在“东山陆桥”附近海底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