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体寄生虫蛔虫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体寄生虫蛔虫教学课件

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Cui yu 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  成虫有鉴别意义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受精与未受 精卵形态鉴别。 2、蛔虫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 3、蛔虫的致病机制:  幼虫致病,成虫致病,常见并发症。 4、蛔虫感染的病原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蛔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特征。 2、掌握蛔虫生活史、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3、了解蛔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概述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俗称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 公元前300年,我国医书中就有蛔虫的记载,称之为“蛟蛕”、“蚘虫”、“长虫”,对蛔虫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也有许多论述。 一、形态 (一)成虫形态:   是寄生人体肠道中最大的线虫。   1、外形:    虫体长圆柱形,头、尾两瑞逐渐变细,似蚯蚓。体表有细横纹和两条明显的侧线,见图。   2、颜色:    活虫粉红色或微黄色,死后灰白色。   3、口唇结构:    口孔位于虫体顶端,周围有3个唇瓣,呈“品”字形排列,背唇瓣1个,较大,亚腹唇瓣2个,略小。唇瓣内缘有细齿,外缘有乳。   4、雌雄区别:    雌虫大小为20~35×0.3~0.6cm,尾端钝圆。消化道末道开口于肛门。阴门位于虫体腹面前、中1/3交界处,生殖器官为双管型。雄虫大小为15~31×0.2~0.4cm,尾端向腹面卷曲,消化道末端与射精管开口于泄殖腔。有交合刺一对。生殖器官为单管型。   5、蛔虫横切面:    蛔虫食管壁比较厚。  (二)虫卵形态 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  二、生活史 (一)发育过程流程图: (二)生活史要点: 1、宿主关系:   人为人蛔虫的终末宿主 2、感染期及途径:   感染期虫卵;经口 3、寄生部位:   小肠,及其它组织部位。 4、寿命:   1年左右 三、致病   蛔虫的幼虫和成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包括机械损伤、夺取营养、变态反应和并发症。  (一)幼虫致病:   1、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    (1)病因:幼虫侵入肠粘膜,途经肝、肺时,可引起组织损伤,并释放抗原性物质,导致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病变处可见出血、水肿及嗜酸性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以肺部病变最为明显。    (2)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肺部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   2、肺炎:    (1)病因:幼虫穿过肺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破坏及出血。    (2)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血痰及胸痛。肺部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      (二)成虫致病:  蛔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主要由成虫引起,可有以下表现:   1、损伤肠粘膜 蛔虫唇齿的机械作用和代谢产物可损伤肠粘膜。患者出现间歇性脐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称肠蛔虫病。   2、夺取营养 蛔虫在小肠内,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导致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影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的吸收,引起营养不良。重度感染的儿童可导致发育障碍。 3、引起变态反应 可诱发I型变态反应,表现为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及结膜炎等。   4、常见并发症 蛔虫有钻孔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发热、胃肠病变、食入过多辛辣食物,使用麻醉剂或不适当的驱虫治疗时,可刺激虫体使其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引起胆道蛔虫症、阑尾炎、胰腺炎、肠梗阻等并发症。 四、实验诊断:  (一)病原学检查       检获虫卵、幼虫、成虫是确诊的依据。    1.直接涂片法 蛔虫产卵量大,用此法一张涂片虫卵检出率为80%左右,三张可达95%。 2.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简便易行,省时省力,检出率高。十多年来,我国已用于大面积普查。 3.浓聚法 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或沉淀集卵法,可提高检出率。 4.试验性驱虫 仅雄虫寄生(占蛔虫感染者的3.4~5%)或雌虫未发育成熟,粪便中查不到虫卵,可依临床症状,试验性驱虫确诊。 5.虫体鉴定 疑为蛔虫性肺炎者,可查痰中幼虫确诊。患者排出或吐出的蛔虫也可确诊。 五、流行与防治   (一)流行:      蛔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人群感染率较高。估计全世界蛔虫感染人数约为14.7亿,每年约有2万人死于蛔虫病。我国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显示(余森海等,1994),蛔虫是感染率最高、分布最广的寄生虫,分布于30个省(区、市)。全国约有5.31亿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