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基础知识〔DOC13〕.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DOC13〕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第一节 数制与码制 一 几种常用数制 十进制 基数为10,数码为:0~9; 运算规律:逢十进一,即:9+1=10。 十进制数的权展开式:任意一个十进制数都可以表示为各个数位上的数码与其对应的权的乘积之和,称为位权展开式。 如:(5555)10=5×103 +5×102+5×101+5×100 又如:(209.04)10= 2×102 +0×101+9×100+0×10-1+4 ×10-2 二进制 基数为2,数码为:0、1; 运算规律:逢二进一,即:1+1=10。 二进制数的权展开式: 如:(101.01)2= 1×22 +0×21+1×20+0×2-1+1 ×2-2=(5.25)10 八进制 基数为8,数码为:0~7; 运算规律:逢八进一。 八进制数的权展开式: 如:(207.04)10= 2×82 +0×81+7×80+0×8-1+4 ×8-2 =(135.0625)10 十六进制 基数为十六,数码为:0~9、A~F; 运算规律:逢十六进一。 十六进制数的权展开式: 如:(D8.A)2= 13×161 +8×160+10 ×16-1=(216.625)10 二 不同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方法:把二进制数按位权展开式展开 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方法:整数部分除二取余,小数部分乘二取整.整数部分采用基数连除法,先得到的余数为低位,后得到的余数为高位 。小数部分采用基数连乘法,先得到的整数为高位,后得到的整数为低位。 例: 所以:(44.375)10=(101100.011)2 八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方法:整数部分除八取余,小数部分乘八取整。 十六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方法:整数部分除十六取余,小数部分乘十六取整。 八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转换 (1)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将二进制数由小数点开始,整数部分向左,小数部分向右,每3位分成一组,不够3位补零,则每组二进制数便是一位八进制数。 (2)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将每位八进制数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 十六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转换 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按照每4位二进制数对应于一位十六进制数进行转换。 三 码制 码制即骗码方式,编码即用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二进制码去表示数或字符等. 1.二-十进制编码(BCD码) 为使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转换更方便,常使用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代码,这种代码称为二-十进制码,简称BCD码. 由于去掉六种多余状态的方法不同,因而出现不同的BCD码,如去掉最后六种状态得到的是8421码,去掉最前和最后三种状态得到的是余3码,另外还有格雷码,它是在任意相邻的两组代码中只有一位码不同,这样可使当连续变化时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可靠性高。格雷码又称反射码,一个N位的格雷码可由N-1位格雷码按一定规律写出。 常用的BCD码见P10表1-2,其中前三种为有权码,后两种为无权码. 海明码 二进制信息在传送时,可能会发生错误,利用海明码不但可以发现错误,还能校正错误,下面以8421海明校验码为例来说明. 8421海明校验码是由8421码作信息位,再加3位校验位组成,它是一个七位代码,编码方式见P11表1-3. 表中B1——B4是8421码的信息位,P1——P3是3位校验位,8421海明码可以检测并校正1位错误。 为了检测,在接收端预先求出三个校验和,设为S3、S2、S1。 只有当S3=S2=S1=0时,表明传的代码没有错误。若传的代码有1位错误,则由三位校验位指出错在何处。 逻辑代数 逻辑是指人们思维的一种规律性。逻辑代数和普通代数一样,也是用字母代表变量,逻辑变量只有0和1两个取值。0和1不表示数量的大小,只表示对立的两种逻辑状态。数字电路从其工作过程上看,总是体现一定条件下的因果关系,即输出与输入之间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逻辑代数是分析和设计数字电路的数学工具。 三种基本逻辑关系和运算 1.“与”逻辑及运算:仅当决定事件(Y)发生的所有条件(A,B,…)均满足时,事件(Y)才能发生。表达式为:或Y=AB “与”逻辑表达式为: 或Y=AB 2.“或”逻辑及运算 “或”逻辑表达式为: Y=A+B 3.“非”逻辑及运算 “非”逻辑表达式为: 复合逻辑 是由基本“与”、“或”、“非”逻辑组合而成的。 1.“与非”逻辑 “与非”逻辑表达式为: 2.“或非”逻辑 “或非”逻辑表达式为: 3.“与或非”逻辑 “与或非”逻辑表达式为: 4.“异或”逻辑与“同或”逻辑 “异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