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法学教育改革.doc
以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法学教育改革
以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法学教育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大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背景下,我国的法学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全面实施,使法学院学生人数急剧上升,然而,学生的质量并没有与学生的数量取得相对应的同步提升。相反,出现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意识不强、实践能力不高等问题,与此同时,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率持续低下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面对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和社会舆论的普遍关切,我国的法学院、校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健全质量控制,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作为浙江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的挂靠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一直积极思索如何扎实推进浙江省高等法学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整体提升,并于2013年成功举办了浙江省首届法科大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竞赛,希望通过举办系列竞赛的方式提升法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以法律职业为目标的法学教育改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一、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
目前,关于我国的法学教育目标定位理论界尚有争议,有精英说、职业说、通识说等不同见解。笔者赞同职业说。在西方高等教育史中,法学与医学、神学一样,都是被誉为最早的、真正的大学的中世纪大学的常设学部,中世纪大学法学教育常用的方法包括讲授、辩论和练习。[1]这种方式就带有职业目标教育的色彩。法律职业是一门需要经过特殊训练的职业,律师是与医师、牧师并列的三大传统特殊职业,都需要严格的职业训练,需要特殊的职业技能,具备特殊的职业伦理。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学教育必须以法律职业为导向。[2]我国学者霍宪丹认为,法学教育具有两重性,即教育属性和职业属性。法学教育的职业目标一直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可谓历史悠远。时至今日,这种培养目标取向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法学教育中依然体现得非常明显。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都非常明确地将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为法律职业,其法学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职业教育属性。法律从开始就是平凡的、琐细的,甚至是俗气的,说穿了就是要争鸣于朝,争利于市,用洋人的话说就是为权利而斗争。也因此,法律强调常人的理性,强调实践的理性。[3]而争鸣于朝也好本文由.L.收集整理,争利于市也好,都要求在法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法科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锻造和提升,否则我们的法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适应社会和职业对其要求的,即使能够取得相关法律职业的准入,这样的从业者的法律素养和业务素质也是比较低下的,会无形中降低法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应当看到,当前我国法学教育界已经意识到法律职业目标定位之于法学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在向学生传授法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当着力培养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实战能力,亦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在如何以法学教育为手段培养适合法律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却一直陷入进展缓慢的摸索之中,效果也不十分理想。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当前我国法学教育所采取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通用的模式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和书面考试相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靠死记硬背来接受知识,这种做法磨练的是学生的知识面和记忆力,注重的是法学理论和法条知识的灌输,学生虽然接受了法学教育,获得了法学知识,但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缺乏锻造,思路难以打开,遇到实际问题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难以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新看法,动脑、动嘴、动手能力都与法律职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少数能背诵、会考试的学霸和厌课堂、惧考试的学渣以外,多数往往是平庸无奇、缺乏创见的毕业生,难以培养出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思能写的全面发展的法律人才。从实务机关反馈来看,进入职业之后,从业单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新职工进行培养,原本可以在专门进行法学教育的学校和课堂解决的问题且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工作严重滞后,使高等法学教育的意义打了折扣。
总之,培养适应法律职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法学教育的目标,法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法律职业需要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以法律职业为目标的法学教育改革,最关键的任务就在于如何更好的培养适应法律职业要求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法律人才,使其能够在走上法律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地满足法律工作的要求。
二、法律职业能力的锻造手段:法律职业能力竞赛
法律职业固然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具备多项从业能力。对于法律职业而言,浑厚的基础知识是根本,但是内聚的知识如何以世人能够很好感知的方式外放出来,同时要使法律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法律案件得到公正的处理,就必须借助从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锻造是长期的、反复的,同时也是需要借助相关平台辅助训练的,法科大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竞赛就是一项重要的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