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复习课件:文言文〔18个必考文言虚词〕.pptVIP

语文高考复习课件:文言文〔18个必考文言虚词〕.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高考复习课件:文言文〔18个必考文言虚词〕

一、而 ★★★★★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②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3.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复音虚词。  ①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俄而百千人大呼 ⑤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2.用作介词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 从弟子女十人所。(跟从的女徒弟十个左右) (2)(表判断,译为“是” )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 (3)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①樊哙侧其盾以撞。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②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 ②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用,任用。 5、.作副词(相当于“已”,译为“已经、已”) ①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6、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4、动词。 (1)给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3)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 (4)对付 庞煖易与耳。 (5)参加、参与 蹇叔之子与师。 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2 名词。(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论语》六则。 (2)、准则,法则 以身作则。 3、动词。效法 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文言虚词简介 一、代词   常见的代词:之、其、何、若。 二、介词   使用频率高、用法较复杂的介词:以、于、为、因、与。   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   介词必与所带的宾语(有时省略)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   介词根据功用可分为表处所、表时间、表原因、表对象、表凭借、表被动、表方式、表工具等。 文言虚词简介 三、连词  常见的连词:则、以、而、若、且。  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  连词按其所表示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9种:  并列、递进、选择、承接、转折、因果、目的、假设、修饰 文言虚词简介 四、副词   常见的副词:其、乃、且。   副词是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各种语气及程度深浅、范围大小等的词。 五、助词   常见的助词:所、也、者、之、乎。   助词是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包括音节助词、句首助词、句中助词、句末语气助词等。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石之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⑵定语后置的标志。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⑶用在句中表示判断,常与“也”呼应,一般不必译出。 2.作语气助词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 ⑴用于句中表提顿或判断。不必译出。 ①客何为者?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⑵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可译“的”或不译。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 ⑶用于陈述句末表陈述结束。译为“的”或不译。 索引 1.作代词 ①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信陵》 ④然语之,又恐汝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