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闻的基本特点: 1、真实性 2、时效性 3、客观性 新闻的结构 1、标题 2、导语 3、主体 4、结尾 5、背景 有关香港问题 1921年12月3日,中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又重新提出废止各国在华租借地的议案。此时正值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中国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人民大众“外争国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浪潮汹涌澎湃。与此同时,美、日在远东互争雄长,美国力图箝制日本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其他列强之间也矛盾重重。以上两个因素促使英、日两国不得不分别同意放弃威海卫和胶州弯租借地。但在废除九龙(即香港新界)租借地和旅大租借地的问题上,中国代表遭到英、日代表的强烈反对。英国出席会议的代表、枢密院长、以“血腥人物”著称的贝尔福,借口“没有九龙租借地则香港不能自卫”,坚决拒绝归还。12月7日,顾维钧在会议的远东委员会上据理驳斥了贝尔福的谬说。贝尔福对此置若罔闻,日本代表缄口不言,美国代表则无动于衷,作壁上观。此后,华盛顿会议再没有讨论九龙租借地的问题。中国收回九龙租借地的正当要求,终因英国的顽拒和当时中国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和缺乏实力作外交的后盾而严重受挫。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收复香港的努力 建国初期中共保留香港的现状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与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五星花蕊的动态紫荆花红旗。红色底色,旗中有一朵白色洋紫荆花。洋紫荆花是香港区花,代表香港。红色底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底色一样,代表祖国,象征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花中的五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区旗用红白两色作主色象征香港实践一国两制,故洋紫荆图案被改成白色。 1898年6月19日,《展拓香港租界专条》签订,英国政府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称新界),租期99年,两个月后,英方不顾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强行提前举行占据仪式,数千名民众揭竿而起,武装保卫自己的家园,反攻英国军营,使英军受到重创,但民众也遭到残酷的镇压,新界10万人口丧失了土地。劫变过后,村民们在桂角山建造了一座大型坟墓,合葬壮烈牺牲的英雄。后来桂角山上长出一棵从前没见过的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树。几年后,那种花开遍了新界山坡,色彩缤纷,尤其是清明前后,花期正盛,像是对烈士的缅怀,民众将其命名为紫荆花。 香港问题的由来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战败的清政府在被迫于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1860年10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将香港岛对岸的九龙半岛南端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 19世纪末,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和西方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诱发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6月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0多个岛屿,租借期为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一战后北京政府收复九龙的努力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曾向和会提出收回租借地(包括九龙租借地)的问题。由于和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主要战胜国英、法所把持,它们在中国都占有租借地,根本不愿意放弃其既得利益。和会主席、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借口中国的提案“不在和会权限范围之内”,推说这件事应由国际联盟今后去加以考虑,轻易地予以否决了。众所周知,这个标榜建立“国际公正”、以“缔造世界永久和平”为宗旨的和会,以其极不公正地对待中国,通过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让与日本的决议而诱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并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和会的对德和约上签字。 香港问题的解决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了撒切尔夫人,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商谈。? 1983年7月12日至13日中英两国政府代表团举行第一轮会谈,由于英方仍然坚持1997年后英国继续管治香港,直至第四轮会谈毫无进展。1983年9月邓小平会见访华的英国前首相希思时说,英国想用主权来换治权是行不通的,劝告英方改变态度,以免出现到1984年9月中国不得不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题方针政策的局面。10月英国首相来信提出,双方可在中国建议的基础上探讨香港的持久性安排。第五、六轮会谈中,英方确认不再坚持英国管治,也不谋求任何形式的共管,并理解中国的计划是建立在1997年后整个香港的主权和管治权应该归还中国这一前提的基础上。至此,中英会谈的主要障碍开始排除。 香港问题的解决 1984年中英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实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一国两制的提出 含义:“一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祖国统一的前提。“两制”,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