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烫伤合剂的制备及疗效观察.doc
关于烫伤合剂的制备及疗效观察
.L.编辑。
【关键词】 烫伤合剂;,,制备;,,烧烫伤
摘要:目的研究烫伤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建立烫伤合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的方法, 与磺胺嘧啶银冷霜对照观察其治疗Ⅰ度和Ⅱ度烧烫伤的临床疗效。结果该制备工艺简单合理, 对皮肤无刺激性, 治疗烧烫伤具有愈合快、瘢痕轻、色素沉着少、创面疼痛轻等优点。结论烫伤合剂是治疗Ⅰ度和Ⅱ度烧烫伤理想的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烫伤合剂; 制备; 烧烫伤
烧烫伤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意外情况之一, 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很大的影响。烫伤合剂为我院治疗烧烫伤的自制制剂, 应用于临床30 多年, 疗效显著。现将其制备方法及临床疗效介绍如下。
1 处方及制备
1.1 处方组成虎杖62 g,两面针120 g,地榆70 g,金银花62 g,十大功劳120 g。共制成1 000 ml。
1.2 制备工艺先将金银花置中药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浸泡1 h,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香水备用。再加入虎杖、两面针、地榆、十大功劳与蒸馏后的药渣一起加水浸泡4 h, 煎煮提取2 次,第1次1 h, 第2次0.5 h ,合并2次煎煮液、过滤。将药液用蒸发器浓缩至所需量,压力控制在0.1 kg#12539;cm 2 。加入上述蒸馏液与防腐剂适量,搅匀,分装于洗净灭菌后的玻璃瓶内,压盖,100℃流通蒸气灭菌1 h,即得。
2 质量控制
2.1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液体,可有轻微沉淀。
2.2 鉴别
2.2.1 生物碱取本品1滴, 点于滤纸上, 待干后在紫外灯下观察, 显黄色荧光。
2.2.2 鞣质取本品10 ml, 加入明胶溶液适量, 混匀放置, 有絮状沉淀产生。
2.2.3 皂苷取本品2 ml于试管中,用力振摇1 min,产生持久性泡沫,放置10 min,不消失。
2.2.4 虎杖取本品5 m l, 加1% NaOH 试液数滴, 即显红色, 再加30% H2O2 溶液, 加热红色不褪, 加酸成酸性时, 则红色消褪,变为黄棕色。
2.3 检查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0;pH值应为5.5~7.0;微生物限度,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1]检查,应符合规定。
2.4 刺激性实验取豚鼠4 只,背部用Na2S 脱毛,24 h 后分别涂布本品,并于0.5,1,2,4,8,16,24 h 后观察皮肤,无发红、水肿等现象,说明本品对实验动物皮肤无刺激性。
2.5 稳定性实验将样品在通常的条件下存放, 隔一定时间取样观察其外观色泽, pH 值变化情况。取烫伤合剂数瓶, 在室温条件下分别放置0,1 ,2 ,3 ,4 ,5 ,6月后, 检查结果与0 月比较, 均无变化。
3 临床应用
3.1 一般资料选择Ⅰ度和Ⅱ度烧烫伤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用药观察。161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3例,男46例,女37例;年龄2~70岁,平均年龄40.3岁;其中Ⅰ度烧烫伤34例,浅Ⅱ度烧烫伤27例,深Ⅱ度烧烫伤22例。对照组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龄4~68岁,平均年龄38.2岁;其中Ⅰ度烧烫伤32例,浅Ⅱ度烧烫伤28例,深Ⅱ度烧烫伤18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gt; 0. 05) ,具有可比性。
3.2 治疗方法治疗组常规清创(新鲜无污染创面用稀碘伏或1 ∶500 新洁尔灭消毒,完整水疱抽出液体并保留疱皮,已腐皮予清除),创面清洁后, 用消毒棉签蘸取药液涂于烧烫伤创面,继后用热风机将创面吹干,药液干后再涂。根据病情需要,采用每隔1~5 h 重复用药1 次,直至创面结痂、痂皮翻起自动脱落为止。对照组:按常规清创,消毒,低位刺破水泡,剪去腐皮,用磺胺嘧啶银冷霜均匀涂于创面,用红外线灯烤,保持干燥。若出现液化渗出痂下感染,可去痂换药,直至愈合。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注意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生素合理应用;加强支持及营养治疗。
3.3 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全部治愈,无一例发生感染,但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色素沉着、瘢痕形成及止痛药物使用率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 0. 01)。疗效观察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观察(略)
与对照组比较,*Plt; 0. 01
4 讨论
烫伤合剂为纯中药制剂,方中虎杖、地榆、两面针为治疗烧烫伤要药。虎杖有清热利湿,散瘀定痛的功效;两面针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地榆有凉血止血、敛疮解毒之功,它含有大量鞣质,有较强的收敛性和收缩血管的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