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乡村圣诞节.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亲历乡村圣诞节.doc

亲历乡村圣诞节   2005年12月25日,河南新乡七里营,甘小二正在拍摄他的第二部故事长片《举自尘土》。农民基督徒们开始欢庆圣诞。与城市里的圣诞节不一样,乡村圣诞节不是充满基督教文化符号的商业狂欢,而是真正的宗教节日,当然,它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平安夜。      冬天里,天黑得早,尤其在过了淮河的北方地区。因为冷,天一擦黑,路上就没什么人了。   已经过了傍晚6点了。若在平常,这时候七里营镇上除了遥远而空旷的几声狗吠和隔壁家孩子的两声嬉笑,便只有静谧了。河南的乡村一向如此。   但这日不同。这日是平安夜。   虽是圣诞节,教堂也并没有怎么装饰。只是门头上贴了张红底黑字的“欢迎来到神的家”,里面拉了些皱纹纸做的花边彩带。   我们站在教堂门口,看见这么些裹在棉袄、藏在围巾线帽下的人,从寒风里赶来,有些意外。不长的时间里,从车上跳下来一两百号人。   我曾经是七里营镇的居民,这次回来拍的就是部基督教电影《举自尘土》,它的剧本就来自这片土地。平时住在这所教堂里,刚好赶上圣诞节,就站门口看个热闹。   教堂里外,已经有很多人了,有教徒,也有非教徒。抱着婴孩的,扶老携幼的,拄着拐杖的,搂着女友的,熙熙攘攘。半大的孩子在人群中鲶鱼般地挤来挤去。这一切,跟从前看庙会、龙舟赛的架势很像。   教堂门口最吸引人的,是几排着装统一的人。   那是唱诗班,都穿着军装,绿色的PLA陆军军装式样,帽徽上是一个十字架。亦有肩章,身边的朋友注意了下,“清一色儿,都是上校。”   这些军装都是教会系统的工厂生产的,因为符合教徒们的审美,而广泛流行于河南乡村的教徒间。他们喜欢清一色的整齐感,立志成为耶和华的“精兵”(《圣经》里将教徒比为上帝的精兵)。同时,他们也称自己为“福音宣传队”。   七里营镇教堂,是这一带最大的教堂。周围八九个兄弟教会的唱诗班都过来了,一个唱诗班10到30人不等,算下来,单是唱诗的,少说也有百来号人。   其中有些人手上拿着军乐器,鼓、号之类,也有传统的笙、箫。不紧不慢地排练着,演奏圣歌。   终于等到近7点,教堂里里外外挤了逾千人,室内再也容不下更多的人时,欢庆开始了。   程序上,与城里的大教堂并无二致。   牧师用河南方言咏颂耶稣诞生,诵念经文,底下人也跟着念,亦是方言。教堂内四圈的蜡烛,映在众人脸上。牧师面容平静,教徒虔诚的脸部,更显线条柔和。   阵容可观的唱诗班,合起声来,时有错落,却也有音频共鸣之时,听起来有点管风琴的意思。乐队卖力地奏着,偶尔会破坏“管风琴”的感觉。   底下有年幼的孩子,跑来跑去,时不时叫嚷两声。被教堂工作人员赶紧哄回座位去。跟大人们相比,他们更期待这晚教堂里派发的小礼物,画着耶稣像、写有祈福文字、做工并不好的小卡片,或者小糖果。   教堂外面,陆续有人从寂静中赶过来,有些是为了赶场面上的热闹,有些是为了找内心里的安宁。   教堂内已经到了演出的环节。   相声、小品、歌舞轮番上演,都是教徒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无不跟基督有关。不过在我看来,台词虽然背得很卖力,但好像背出来就完了,越是想着‘演’得更像一点,更生动一点,就越是不太合适。   台下的观众,也看得卖力――一站几个小时不挪身,但是没有笑声,也没有掌声,只是静静地看,按照当时在场的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的说法:“观众怎么这么被动啊”。   近10点时,演出结束,大多数人散去。有些教徒走向奉献箱。   教徒们挨个走到募捐箱前,放入数目不限的钱。有毛了边的破旧纸币,和叮当作响的硬币。   队伍中有位佝偻着腰身的老太,比较打眼。一来是她行动的颤颤巍巍;二来,现在很少有人穿她那样破的衣服出门了;三来,她捐了张100的红票子。   镇上捐100,甚至成千上万的,也不乏其人。   后来,听母亲说,那老太80多岁了。膝下4个儿子,经济都不宽裕,无人愿意赡养老人。最后,由村里有头面的老者协调,达成结果:4个儿子,轮流每年给老人100块钱,每人每4年给一次。老人平日里,靠捡垃圾养活自己。   “她是捐给来世吗?”有人问。   他低估教徒了。教徒中的大部分人不会这么功利,他们更多是想为教会做点什么。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