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熙“三远”探析山水画空间理论的形成.docVIP

从郭熙“三远”探析山水画空间理论的形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郭熙“三远”探析山水画空间理论的形成.doc

从郭熙“三远”探析山水画空间理论的形成   (注:作者简介:马刚(1970- ),男,汉,河南封丘人,清华大学美术学硕士,焦作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焦作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艺术系,河南 焦作 454001)      摘 要: 山水画中的空间表现从南朝宗炳提出的“近大远小”,到谢赫提出的“经营位置”,再至宋代郭熙提出的“三远”,山水画的空间形式已逐步完善。宗炳、谢赫山水画的空间思想在郭熙的理论和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郭熙“三远”的提出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空间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宝贵资料。      关键词: 郭熙;三远;山水画;空间;分析   中图分类号:J202文献标识码:A      On the Formation of Landscape Space Theory   from GUO Xis Three Remotes   MA Gang      一、三远:山水画空间的形成      郭熙字淳夫,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故今称“郭河阳”。神宗赵顼非常喜爱李成、郭熙风格的山水画,故得到重用,在此期间郭熙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并将在绘画中的感受写成画论,“三远”就是他绘画实践的总结。郭熙在《林泉高致》提出山水画空间的表现有三种不同的远近视觉现象,即“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郭熙的“三远”是宗炳、萧贲关于空间远近的进一步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郭熙对绘画的精研细审促进了他的理论自觉和升华,同时也源于他对传统绘画思想和宗炳绘画理念创造性的吸纳。有关郭熙创作思想的渊源,其子在编《林泉高致》的序言中说:“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家世无画学,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成名”可以说明郭熙有着深厚的理论修养。现代学者将郭熙山水画的思想渊源归于道家,徐复观认为:“郭熙的思想不同于一般隐士画家,道家和庄子思想是郭熙思想的根本渊源”。(注: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0页。)朱良志认为:“郭熙的绘画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本立足点,郭熙在论画意、画境、绘画构思画题等方面,无不将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点”。(注:朱良志《扁舟一叶》,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375页。)在绘画表现上,郭熙把道家思想与绘画创作相结合,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将“卧游”“畅神”的思想在画面上得以实现。      在宗炳时期只有“远近”一种透视方法,到宋代郭熙逐渐发展到高远、深远、平远三种。“高远”,是指自下望上,高处即为远处,人看山时,有不同的远近距离,山顶上远处的树木,建筑物的形态非常渺小。人站得近,仰度较高,看到山顶较少。人站得远,看到山顶部分也较多,树木,建筑的层次就多些。“高远”体现画面的气势,使观者产生崇高的感觉。“深远”山林重复,层层深入,有幽邃之感。深远的程度同前后距离,中间的宽度,层次多少按每一峰,坡峦的大小厚度,浓淡虚实的不同而逐步向后推远。“平远”,指的是平原、江湖、海面、丘陵、云层、境界等在画面中的设置,峰峦一般不高,有时加上鸥鹭雁群使画面产生空阔之感。“平远”给人以“冲融”、“冲淡”的感觉,不会给人的精神带来压迫。古代山水画属于“平远”者居多,“平远”中含有渐远渐淡的意趣,同时也寓意着人的平淡之心。(注: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234页。)郭熙在山水画创作中探索出,“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渺渺。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三远”不但对于形的远近有所研究,而且对于色、势、意的远近有了新的探讨。   郭熙通过对物象的观察发现色彩的变化也是影响画面远近的重要方面。“三远”并非我们理解的绘画透视原理、构图原则、创作技巧等问题,如果这样也就低估了郭熙的本意。“三远”不仅是宗炳山水画空间的进一步发挥,同时也是宗炳美学思想的进一步深入。通过对山水画的静观可以忘却烦恼使精神得到暂时的满足,体现出道家“虚静”、淡泊名利的思想。“远”是在平面上营造出广博的空间,把观者的视觉和想象引向遥远天际,让心灵到无际的宇宙中去畅翔,忘却世间的烦恼和忧愁,让生命得到暂时的歇息,在无边无际的空间中去体味万物归于平静的感觉。“三远”中的“平远”、“深远”是通过前景来联想山后的景观,前景不是孤立的存在而使观者可以联想到万里江山的绵延之深。“三远”在画面中的运用使空间无限辽阔,“远”使画面有了意境多了空灵,在一画之中使观者能体会无限大和无限小,大显得人在宇宙中的渺小,无限小把宇宙万物溶在咫尺之内,通过数笔来体会百里之迥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