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疑难问题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同犯罪疑难问题探讨.doc

共同犯罪疑难问题探讨   摘要:共同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都有各自的身份和形式,所处地位各异,所起作用也可能很不相同,为此,各国刑法均对不同的犯罪人作出了不同的评价,量刑也明显不同。本人通过对不同学的学习研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办案实践,形成此文,试对比较复杂和争议较多的几个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共同犯罪;教唆犯;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进入正题前,先谈谈共同犯罪的分类问题。由于各国性质和国情不同、法律文化传统不同、采用的学说不同等原因,共同犯罪的分类存在很大差异。我国采用按作用分类为主,分工分类为辅的方法,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对以上分类,法学理论界争论颇多。笔者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也觉得现行的分类方法有值得商榷之处。我国刑法规定的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前三种是按作用为标准分类的,教唆犯则是按分工为标准分类的。尽管对教唆的刑事责任是按作用为标准,分别依主犯或从犯处罚,但这一共同犯罪人种类却不是按作用为标准划分的,因而也就谈不上“获得了分类的统一性”。①所以我国刑法将教唆犯与主犯、从犯、胁从犯并列,实属不妥。笔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比较行得通的两种分类还是:第一类以分工为标准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教唆犯;第二类以作用为标准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这样的分类可以使我国刑法理论更趋于完善,同时又便于司法实践妥善解决共同犯罪人的定罪量刑问题。    一、关于教唆犯的认定   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具体地说,教唆犯是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以及其他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意或者虽有犯意但不坚定的人,使其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的犯罪,以达到犯罪目的的人。   成立教唆犯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客观上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即用各种方法,唆使他人去实行某一具体犯罪。教唆的对象是本无犯罪意图的人,或者虽有犯罪意图,但犯罪意志尚不坚决的人。教唆行为只能以作为方式构成。二是主观上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故意的内容包括:认识到他人尚无犯罪决意,预见到自己的教唆行为将引起被教唆者产生犯罪决意,而希望或放任教唆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因此,教唆犯的主观方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笔者认为,我国刑法以犯罪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作为判断一种犯罪行为是否既遂的标准,尽管理论界对教唆犯的构成要件有“三要件说”、“五要件说”等观点,其争论的焦点是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这两个教唆犯的专属性构成要件上,但一般认为只要有教唆故意并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就构成了教唆犯,并不要求被教唆人产生犯意或者实施犯罪,更不要求教唆犯本人参加实行行为。因此只要教唆犯实施了教唆行为,就可以认定其成立教唆犯,构成教唆既遂。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和关于教唆犯的构成要件的理论及教唆犯意图使被教唆犯产生犯意这种行为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教唆犯应当是行为犯,教唆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犯罪,至于被教唆者是否犯了被教唆的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如何,教唆犯是否力图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都应当也只能作为量刑的情节。   实践中,应该严格掌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分。笔者认为在认定教唆犯时不得不注意到的一点是:教唆犯的教唆对象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年龄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如教唆不满14周岁或满14周岁但不满16周岁的人犯法律规定以外的犯罪,或教唆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由于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这些被教唆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唆者和被教唆的人之间不发生共犯关系,教唆者应对其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所实施的犯罪承担全部刑事责任,此时不能构成教唆犯,应当按照间接正犯(即间接实行犯),进行从重处罚。这一点,目前理论界已基本上形成了共识。①   笔者曾承办了一起盗窃案件,比较典型地说明了上述论断:张三曾用自己的房产“三证”作质押,从一家寄卖店借了一笔高利贷,期限将至,无力偿还,遂产生了偷回质押物和欠条的想法。他教唆李四、王五去这家寄卖店撬盗保险箱,并具体指示了地点,提供了事主的生活规律等信息,同时明确表示他不要任何财物,只要保险箱里的有关证件和欠条。李四、王五即按其指示,撬盗了保险箱,窃得了价值1万余元的首饰和若干证件、欠条,但并没有张三期望得到的东西。开庭审理过程中,张三及其辩护人辩称其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不构成犯罪。笔者作为公诉人,以教唆犯理论予以批驳,得到了合议庭的支持。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张三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张三服判,没有上诉。   二、关于共同犯罪中个犯的未遂和中止   (一)未遂问题   我国刑法学术界对犯罪既遂的标准,以“构成要件齐备说”为通说。②犯罪未遂不仅存在于单独犯罪中,而且存在于共同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