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行道树.
《行 道 树》导学案
一、激趣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导语:同学们,有一种植物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去注意它,那就是繁华的大街道路两旁的行道树。你们觉得它们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学生回答)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台湾作家张晓风对行道树的描写吧。(板书课题,了解作者。)
2、出示学习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二、自主探究
1、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1)给下列划线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冉冉() 苦熬() 烟囱() 给予()贪lán() 点zhuì() 污zhuó( )堕()落 牙龈() 繁弦()急管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堕落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点缀 贪婪 冉冉
3)《行道树》的作者是——。
2、作者简介:
张晓风,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8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60年代中期以散文成名,人称其文“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评价甚高。
3、朗读课文,思考:
假设你是一棵树,你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4、阅读探究:
(1)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的行道树”的形式给文章加标题,并谈谈理由。
(2)行道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了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作者通过写行道树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5、课文研读
(1)如何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事业的神圣表现在哪?痛苦表现在哪?
(2)文章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
(3)文末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4)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试分析说明。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与大家交流.
三、竞比展示
四、根据预设问题及生成问题进行疑难点拨
文章用拟人手法写了行道树的自述,表达无私奉献的信念。课文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发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着的崇高精神。这是托物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
(1)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选择神圣的事业就要自我牺牲,有时还不被理解,因此又是痛苦的。
行道树制造新鲜空气,献出绿荫,迎接光明,是神圣的。行道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寂寞孤独,制造清新却不被珍惜,是痛苦的。
(2)因为两段文字表达的重点不同。第一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恶劣,最后一段最要是突出行道树虽处劣境却乐于奉献的自我意识。
(3)忧愁:为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而担忧。快乐:为自己能为城市净化环境而欣喜。
五、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存在,他们在不求回报的为社会、为人民做着自己的贡献。请联系生活实例,举出一些奉献者的实例,并谈谈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你应该如何去做?
a、清洁工清扫街道,为我们送来清爽;
b、解放军驻守边疆,使我们幸福安宁;
c、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让人们恢复健康;
d、人民教师勤勤恳恳,传递人类文明;
e、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为我们带来感动;
f、航天员飞上太空,为人类积累航天经验;
……
六、总结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行道树》这篇课文,感受到了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其实,在生活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为整个人类和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了什么。”
最后,让我们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歌颂他们吧!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的不可预测性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们的手脚被放开了,思维被激活了,个性被释放了,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它们会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课文。这些理解,有时会和教师的备课大相径庭,出乎教师的预料。我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作出的这一反应是十分正确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一反应的“美丽”在于:
1、? 保护了学生的质疑精神。质疑精神是创新思维的体现。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保护学生最敏感的创新机能。
2、? 教师自觉的体现出新课程理念下的角色变换。教师不是单向的传授者,而是平等的交流者;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的管理者。
3、? 能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CT316-2014-烟用材料中铬、镍、砷、硒、镉、汞和铅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pdf
- 智慧交通管理系统顶层设计方案.pdf VIP
- 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通用模板.pdf VIP
- Project 1 课件 2025-2026学年度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VIP
- 02S515 排水检查井(图集).docx VIP
- 营销渠道的服务渠道.ppt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青岛版(2024)第一册教学设计合集.docx
- 《银行客户经理培训》课件.ppt VIP
- WJ30059-2024军工燃烧爆炸品工程设计安全规范.pptx VIP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点清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