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附件1 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寨卡病毒(Zika Virus)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 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 40-70nm,有包膜。基 因组为单股正链 RNA,长度约为 10.8Kb,可分为亚洲型和 非洲型两个基因型。 寨卡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IgM 抗体检 测、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寨卡病毒与黄病毒属其他 病毒具有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目前主要采用病毒核酸检 测。 一、检测对象 (一)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 (二)伊蚊成蚊和幼虫。 二、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 (一)病例标本采集。 对怀疑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推荐采集血清标本开展检 测。 用无菌真空干燥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 5mL,及时分离 血清,分装 2 管,保存于带螺旋盖、内有垫圈的冻存管内, 标记清楚后低温保存,其中 1 管用于现场实验室检测,1 管 用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 对病例应尽可能采集双份血液标本,两份标本之间相隔 1 14 天为宜,住院病例可于入院当天和出院前 1 天各采集一份。 (二)蚊媒标本采集。 疫点内采集的伊蚊成蚊及幼虫,分类鉴定后,填写媒介 标本采集信息表,按照采集地点分装,每管 10-20 只。 (三)标本保存、运送。 如标本能够在 24 小时内开展实验室检测,应将标本置 于 2-8℃保存;如能在 7 天内开展检测,应将样本置于-20℃ 保存;如需保存 7 天以上,应将样本置于-70℃以下。 标本运送时采用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冻融,样本运输应 遵守国家关于三类病原体的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三、检测方法 寨卡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IgM 抗体检 测、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寨卡病毒与黄病毒属其他 病毒具有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目前主要采用病毒核酸检 测。 开展蚊媒寨卡病毒检测时,对捕获的伊蚊成蚊或幼虫进 行病毒核酸检测。 开展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时,应同时考虑登革病毒和基 孔肯雅病毒感染可能。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实验室检测 应按照相应的技术指南开展。 (一)临床标本检测。 1 .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主要适用于急性期血液标本,一般认为发病 2 7 天内检测阳性率高。 (1)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 RT-PCR 方法,是目前 早期诊断寨卡病毒病的主要检测手段。 (2)病毒分离: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 乳动物细胞(BHK21、Vero)进行分离培养,出现病变以后, 用检测核酸的方法鉴定病毒。也可使用乳鼠脑内接种进行病 毒分离。 2 .血清学检测 (1)血清特异性 IgM 抗体:发病 3 天后可检出病毒特 异性 IgM 抗体,但发病 7 天后检出率高。可采用 ELISA、免 疫荧光等方法检测。IgM 抗体阳性,提示患者可能新近感染 寨卡病毒,但寨卡病毒 IgM 抗体与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 尼罗病毒等黄病毒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 (2)中和抗体: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方法检测。患 者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阳转或滴度较急性期呈 4 倍及以上升 高,且排除登革、乙脑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可以确诊。 (二)媒介标本检测。 1 .标本处理 将分类后的伊蚊成蚊或幼虫,按照采集地点,每 10~20 只为一份进行研磨处理。 2 .病毒核酸检测 用 RT-PCR 的方法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 3 .病毒分离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