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T菌剂接种堆肥的作用效果及生物效应_胡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增刊
2006,25():604-608
JournalofAgro-EnvironmentScience
VT菌剂接种堆肥的作用效果及生物效应
1 1 2 1 1
胡 菊 ,秦 莉 ,吕振宇 ,陈丽君 ,李 季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北京 ;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河北 曲周 )
1. 1000942. 057200
摘 要:通过鸡粪、麦秸高温好氧堆肥,对接种 菌剂与空白处理堆肥过程进行物理化性质、微生物指标分析比较,研究接种
VT VT
菌剂对堆肥过程的影响,并在玉米、青菜、花卉进行肥效试验,分析堆肥效果。结果表明:在堆肥降温阶段接种 菌比空白处理温
VT
度下降缓慢,接种处理温度高于空白的温度;接种处理比空白处理的 值降幅大;在堆肥中接种处理的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
C/N
数量均比空白多,真菌数量差别不大,并且纤维素酶和脲酶活性均比空白的高,接种能使堆肥中微生物数量增多及活动强度增大;
在玉米和油菜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上,接种处理略好于空白堆肥处理;同时接种比空白处理的花卉观赏性强。因此,接种VT菌剂可
促进堆肥有机物质分解及利用,有效杀灭病原菌,加快堆肥腐熟,提高堆肥产品质量。
关键词: 菌剂:堆肥;生物效应
VT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增刊
S141.4 A 1672-2043(2006)-0604-05
1 1 2 1 1
, , , ,
HUJuQinLiLVZhen-yuCHENLi-junLIJi
griculturalUniversity,Quzhou057200,China)
; ;
compostingfieldtest
Keywords:VTmicrobes
在堆肥过程中,为了加快堆肥进程、缩短堆肥时 根据其在堆肥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堆肥添加剂可以分
间、减少堆肥占地面积或堆肥成本、提高堆肥产品质 为微生物接种剂、起爆剂、膨胀剂 疏松剂 、 调理剂
( )pH
量或达到预期的堆肥处理效果而添加的一些微生物 等。堆肥中接种微生物制剂能使堆温快速升高,显著
制剂、有机或无机化合物,这些物质称为堆肥添加剂。 加快堆肥的腐熟,提高堆肥质量,生物肥效较普通堆
、
肥好[12]
。国内外微生物接种剂发展趋势可分为两类:
收稿日期:
2005-12-02 一类是在发酵过程中加入纤维素分解菌,以便促进有
作者简介:胡 菊( —),女,贵州安顺人,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
1976
机质分解,缩短发酵时间;另一类是接种固氮微生物、
生态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解磷和解钾细菌,以便有利于堆肥中养分的保存[3]
联 系 人:李 季 E-mail:lij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amsung Galaxy S6如何开启快速启动照相机功能(G9209).pdf
- Samsung Galaxy S6如何开启屏幕保护程序(G9208).pdf
- Samsung GALAXY TabQ如何将通过自带浏览器下载的文件直接保存在存储卡中(T2558).pdf
- SBAR交流模式在肾脏科危重病人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_邓艳.pdf
- SBS与沥青相容性的研究.pdf
- SBR中海水对短程硝化的影响.pdf
- SCHEME 语言概要(上).pdf
- SF_36量表在疾病生命质量谱构建中应用_欧凤荣.pdf
- SEW MC07B变频器参数上传及下载.pdf
- SiBNC体系陶瓷先驱体的研究进展_唐云.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