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1-5)剖析
PAGE
PAGE 83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HYPERLINK D:\\本科生教学评估材料\\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chp1\\chp1all.htm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地球大气的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都与大气运动有关。大气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很宽的尺度谱,天气学研究的是那些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大气运动。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支配。为了应用这些物理定律讨论在气象上有意义的相对于自转地球的大气运动,本章首先讨论影响大气运动的基本作用力,和在旋转坐标系中所呈现的视示力,然后导出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尺度运动系统的风压场和气压场的关系,并引出天气图分析中应遵循的一向基本指导原则。
第一节 HYPERLINK D:\\本科生教学评估材料\\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chp1\\chp1j1.htm \t mainFrame 旋转坐标系中运动方程及作用力分析
HYPERLINK D:\\本科生教学评估材料\\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chp1\\chp1j101.htm 一、 旋转坐标系中运动方程
HYPERLINK D:\\本科生教学评估材料\\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chp1\\chp1j1-11.htm 1. HYPERLINK D:\\本科生教学评估材料\\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chp1\\chp1j1-11.htm (绝对速度)与 (相对速度)
假设时刻一空气质点位于P点,经时间,质块移到Pa点,地球上的固定点P移到了Pe位置位移为R,质块相对固定地点的位移为R,
图1.1 旋转坐标系
显然
当 0位移很小时
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为
由此得
此关系式表明:绝对速度等于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之和
HYPERLINK D:\\本科生教学评估材料\\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chp1\\chp1j1-12.htm 2. HYPERLINK D:\\本科生教学评估材料\\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chp1\\chp1j1-12.htm 与 的关系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
则
于是
由此可得微分算子
将微分算子用于 则有
再将 代入上式右端 得
(*)
式中 为地转偏向力加速度,即柯氏加速度
为向心力加速度
HYPERLINK D:\\本科生教学评估材料\\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chp1\\chp1j1-13.htm 3. HYPERLINK D:\\本科生教学评估材料\\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chp1\\chp1j1-13.htm 牛顿第二定律
单位质量的空气块所受到的力
在绝对坐标系中单位质量空气块受到的力有
+
:地心引力
F:摩擦力
将此式代入(*)式:
HYPERLINK D:\\本科生教学评估材料\\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chp1\\chp1j102.htm 二、作用力分析
HYPERLINK D:\\本科生教学评估材料\\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chp1\\chp1j1-21.htm 1. HYPERLINK D:\\本科生教学评估材料\\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chp1\\chp1j1-21.htm 气压梯度力
①定义: 单位质量空气块所受的净空气的压力
②表达式 G=- (1.1)
③推导:
图1.1.2 作用于气块上的气压梯度力的X分量
x方向:B面 P
A面:-(P+
? 净压力:-
同理 y方向:
z方向:
净空气总压力
④讨论:
大小: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
方向: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方向
HYPERLINK D:\\本科生教学评估材料\\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chp1\\chp1j1-12.htm 2. HYPERLINK D:\\本科生教学评估材料\\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chp1\\chp1j1-22.htm 地心引力
① 定义: 地球对单位质量的空气块所施加的万有引力
? ② 表达式 (1.2)
? K:万有引力常量
? M:地球质量
? a:到地心的距离
? ③ 推导:
?
图1.1.3 地心引力受力分析图
? ④ 讨论:
? 大小: 不变,常数
方向: 指向地球心
HYPERLINK 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