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二版07第七章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
第7章 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 DDC控制的局限性 接上页 目前DCS系统可分三种类型 7.1典型的DCS体系结构和系统的功能 (1) 操作员站 原料配料站工艺流程图 (2) 现场控制站 过程监视控制器T940 (3) 工程师站 工程师站主要作用是对DCS 进行应用组态: (4)服务器及其他功能站 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监督控制层的工作。 (5)系统网络 7.2基于IPC的DCS系统 (IPC-DCS) 7.2.1基于IPC的DCS系统 7.2.2 IPC-DCS体系结构典型示例 1. IPC+数字控制器系统结构 IPC+数字调节器系统结构的特点 运算控制功能强 串级控制、前馈控制、变增益控制和Smith补偿控制等。 通过软件实现所需功能 软件系统提供了各种功能模块。 带有自诊断功能 有多种故障自诊断功能。 接上页 带有数字通信功能 数字调节器与IPC之间实现串行双向的数字通信。 具有较友好的人机界面 适用范围广 生产工艺简单的单回路PID、小型规模、低成本控制系统。 2. IPC+数据采集模块或输入/输出卡系统结构 IPC+数据采集模块或输入/输出卡系统特点 3. IPC+PC-Based PLC系统结构 PAC(Programmable Automation Controller): ADAM5510 PAC和ADAM4000 I/O模块构成的系统结构框图 ADAM5510 PAC和ADAM4000 I/O模块构成的系统特点 接上页 ADAM-5510的无源底板提供总线和通信接口。 4个I/O插槽,I/O模块通过底座内部的并行总线与CPU卡通信,最多支持64个I/O点。 三个串行通信口COM1、COM2、COM4和一个编程口COM3,支持Modbus/RTU I/O或其它第三方设备的通信, 图7.5 ADAM-5510的无源底板 4. IPC+Soft PLC系统结构 图7.6 WinAC系统的结构框图 SIMATIC WinAC的功能 基于PC的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7.3 PLC的DCS系统(PLC-DCS) 7.3.1 PLC-DCS的网络体系 图7.8 开放式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图 1.典型网络结构 7.3.2 PLC-DCS网络中常用的通信方式 1. PLC控制网络的“周期I/O方式”通信 2. PLC控制网络的“全局I/O方式”通信 图7.9 全局I/O方式的工作原理 3. 主从总线1:N通信方式(PLC通信网络) 采用集中式存取控制技术分配总线使用权: 采用轮询表法 轮询表法与中断法结合使用 4. 令牌总线N:N通信方式(PLC通信网络) 5.浮动主站N:M通信方式(PLC通信网络) 6.令牌环通信方式(PLC通信网络) 7. CSMA/CD(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通信方式 8.多种通信方式的集成 7.3.3 PLC-DCS体系结构典型示例 1. SIEMENS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的网络和通信 典型网络简介 1)MPI (Multi-Point Interface) 2) ProfiBus- DP 主站和从站之间采用轮询的通信方式 通过CP 342/343通信处理器可以将SIMATIC S7-300与ProfiBus-DP或工业以太网总线系统相连。可连接S7-300/400、编程器、SIMATIC人机界面。 每个ProfiBus-DP系统可包括三种类型设备: ProfiBus-DP系统配置可以实现两种系统 单主站系统: 多主站系统: 3) ProfiBus-FMS 4) ProfiBus-PA ProfiBus-PA具有如下特性: 耦合器/链接器的主要任务是: 5) AS-i (Acutuator-Sensor Interface) 6)工业以太网 2. Rockwell A-B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的网络和通信 (1)主要网络结构及其通信 1) 设备网(DeviceNetTM) 2) 控制网(ControlNetTM) 3) 以太网(Ethernet) (2)其他的网络及其通信 (3)通信产品 7.4 DCS系统构成 接上页 7.4.1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四个历史阶段) 1. 第一阶段(初创期)(1975—1980年) 基本特点 第一个集散控制系统是1975年首先由美国霍尼威尔(Honeywell)公司推出 第一代典型产品(公司): 2. 第二阶段(成熟期)(198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课件.pptx VIP
- 十只熊一个家—10的分解组成.ppt VIP
-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网格机库研发与应用 工作技术总结报告.pdf VIP
- 北京六一 DYCP-31DN电泳仪使用说明书操作说明(DYCP31BNDYCP31CNDYCP31DDYCP31DNDYCP31EDYCP32B).pdf
-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中国的气候》2 湘教版.ppt
- AQ9010-2019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pdf VIP
-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精编版).doc
- 2025年 AMC 8 数学竞赛(中英双语)-学生用卷.doc VIP
- 卢梭的教育思想爱弥儿.ppt VIP
- 高中生学习心理.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