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贾岛诗之形成背景-国立中兴大学学生网页空间服务.doc

贰.贾岛诗之形成背景-国立中兴大学学生网页空间服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贰.贾岛诗之形成背景-国立中兴大学学生网页空间服务

論賈島之詩風及其在中晚唐詩壇之地位 李建崑 前言: 從體派角度考察,賈島自始被視為「韓孟集團」一員;若自創作風格來看,賈島與韓孟其實略有區別。賈島詩既無韓詩之奇崛豪宕,亦乏孟詩之峭刻矯激,而另有風貌與造境。前賢之評論,愛憎不一,對賈島持負面批評者,卻居相對多數。如謂賈島詩「僻澀」、「狹仄」、「變格入僻」、「僻苦」、「枯索」等等,不一而足。尤其蘇東坡「郊寒島瘦」之評,傳神而苛謔,幾將賈島詩打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然而晚唐時期,卻也有不少詩人熱誠推戴賈島,仿效其體式、追隨其詩風。此由嚴羽在《滄浪詩話》列有「賈浪仙體」,不難察證。清.李懷民《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李嘉言《賈島年譜》附錄,又增列推戴賈島、受賈島影響之晚唐詩家至二十餘人。足見賈島在中晚唐詩壇,絕非泛泛之輩。前賢對賈島詩風之論述,較多外緣之倚附,較缺內涵關聯之闡發。筆者研讀賈島詩,於晚唐人推戴賈島之現象甚感興味。擬於本文,對此兩大問題,再加察考。或能對賈島獨特詩風及其地位諸問題,略作補綴與說明。 貳.賈島詩風之形成背景 (一)曾為僧徒之生活經歷 賈島(779--843)生於唐代宗大曆十四年,卒於唐武宗會昌三年。一生經歷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諸朝,正值藩鎮、朋黨、宦官交相為禍、朝政由盛轉衰之時期。據《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附傳謂:賈島早年為僧,法號無本。有關賈島僧徒生涯之記錄,雖有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宋.計有功《唐詩紀事》、五代.何光遠《鑑誡錄》等少量資料,但可靠者並不多,很難據以察考詳情。例如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四十載: 賈島嘗為僧,洛陽令不許僧午後出寺,賈有詩云:『不如牛與羊,猶得日暮歸。』。韓愈惜其才,俾反俗應舉,貽其詩云:『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頓覺閑。天恐文章中斷絕,再生賈島在人間。』」(註1) 宋.祝充《音注韓文公文集》卷五〈送無本師歸范陽〉下即引蘇軾語,謂韓愈貽詩為:「世俗無知者所託,非退之語。」至於「洛陽令禁僧外出」一事,清.鄭珍《巢經巢文集》卷五〈跋韓愈送無本師歸范陽〉已辯其事之不足信(註2)。雖然如此,僧徒經驗,對賈島之創作絕非毫無影響。今傳《長江集》可確定為賈島親作之三百九十餘首詩中,涉及僧道者即有九十餘首,數量幾佔全集四分之一。就其內容來看,有酬贈僧徒之作﹐如:〈贈智朗上人〉、〈酬栖上人〉、〈寄白閣默公〉、〈贈無懷禪師〉、〈聽樂山人彈易水〉之類﹔有送別方外之作,如:〈送神邈法師〉、〈送僧游衡岳〉、〈送天台僧〉、〈送僧歸天台〉等﹔有寺院題記之作如:〈題山寺井〉、〈題青龍寺鏡公房〉等。有哭輓高僧之作,如:〈哭柏巖禪師〉等。試看下列詩句︰ 涕辭孔顏廟,笑訪禪寂室。步隨青山影,坐學白骨塔。〈送智朗上人〉 十里尋幽寺,寒流數派分。僧同雪夜坐,雁向草堂聞。〈就可公宿〉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終有霞約,天台作近鄰。〈送無可上人〉 若無僧徒經驗,豈能描模高僧行止,如是傳神?若非實為僧徒,緣何能於無可上人之生活修為,傳述得如此深入?又如〈題山寺井〉︰「汲早僧出定,鑿新蟲自無。」幾乎便是賈島僧徒生活實錄;〈夜坐〉:「三更兩鬢幾枝雪,一念雙峰四祖心。」更不難看出賈島到老不脫僧禪氣味。即令一般酬酢、雜題之作,信手拈來如︰ 秋江待得月,夜語恨無僧。〈送崔定〉 古寺期秋宿,平林散早春。〈長孫霞李溟自紫閣白閣二峰見訪〉 留得林僧宿,中宵坐默然。〈旅遊〉 聲齊雛鳥語,畫卷老僧真。〈過唐校書書齋〉 值鶴因臨水,迎僧忽背雲。〈秋暮〉 皆不乏僧寺字樣,僧徒生涯之痕跡,幾乎處處可見。前賢盛稱賈島「衲氣終身不除」(陸時雍《詩鏡總論》)、「衲子本色」(王夫之《薑齋詩話》),揆之賈詩,實有見地。僧徒生涯使賈島整體生活態度呈現消極避世之傾向,所謂「年長惟添懶,經旬祇掩關。」(〈張郎中過都原居〉)、「不得市井味,思嚮吾巖阿。」(〈遣興〉)、「有山來枕上,無事到心中。」(〈南齋〉)、「身愛無一事,心期往四明」(宿姚合宅寄張司業籍);這種遠離塵俗、對世事淡漠,企盼無思無為,以求解脫,皆與佛教之薰染有關。 屢試則蹶之舉場挫折 若從賈島之生平來看,韓愈為其誼兼師友、多方提攜之恩人。早在憲宗元和五年(810年),賈島即曾攜詩至長安打算進謁韓愈,可惜未能如願。次年春天再赴洛陽,始與韓愈相識。「愈憐之,因教其為文,遂去浮屠,舉進士。」(《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附傳)且於當年秋天隨韓愈赴長安,寓居於青龍寺,自此展開求舉生涯。 然而賈島之考運似乎不佳,由「應憐獨向名場苦,曾十餘年浪過春。」(〈贈翰林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