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与教-师幸福之2.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成长与教-师幸福之2

教师成长与教师幸福之“成长意识导致幸福”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陈大伟 二、成长意识导致幸福 对教师工作的隐喻,最经常出现的两个物象是“春蚕”和“蜡烛”。在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方面,这两个说法似乎很有价值。但对教师自身,这两个物象并不能引导教师获得幸福,也不能相对全面地刻画教师生活。 如何从付出、消耗的失落走向相互滋养的幸福?我想到的是“树的生活”。 教师是一棵树。一方面,教师要发挥诸如转化、净化、光合反应等作用,通过释放氧气服务学生和社会。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生长,没有生长就会枯干,就无法胜任释放;教师的生长表现在学校、教室里获得营养,从同事、从学生身上获得滋养——“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是我对教师生活的理解。 教师要生长,要从学生身上获得滋养,从这种意义上,我很不赞成老师把学生叫成“孩子”,叫成“孩子”阻断了向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可能——“他是孩子,懂什么呢?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呢?”我极力主张师生要建立一种“同学”的关系。 有一个六年级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螳螂捕蝉》,我去观课议课: 在阅读《螳螂捕蝉》的时候,同学们的两个表现使我激动,一是对阅读材料后的第一个问题:“那个年轻的侍卫官是怎样劝说吴王不要派兵进攻楚国的?他这样劝说妙在哪里?”我看到了一个学生这样批注: 方法:首先是引起注意,使吴王对他的行为好奇;然后通过例子劝说吴王。 妙处:从个人角度,不直接说,可以不冒风险。从吴王的角度,可以使他更容易接受。从国家的角度,他提醒了国王做事要通盘考虑。 二是对第二个问题“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的交流讨论,同学们在讨论中所涉及的内容竟然包含到了以下四个方面: 1.在“螳螂捕蝉”的故事中意识到: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 2.从侍卫官成功地阻止吴王出兵的故事中知道:要成功做一件事需要想办法,需要开动脑筋。 3.吴王在明白厉害关系以后,停止出兵。他最后能够听进正确意见,知错能改也值得学习。 4.年轻的侍卫官能够从“螳螂捕蝉”的生活现象中找出劝解吴王的办法,说明生活中处处有学问,需要发现和观察。 课后与授课老师议课,我说,学生所以学得如此有成就,首先在于老师相信学生,不把他们当孩子,敢于放手让他们去想,让他们去表现。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是孩子,不能等待老师来教我,该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时候,学生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可能以我们惊喜的方式迸发出来。 但我也说,本来应该有更多的惊喜,但老师的惊喜不够,本来该收获幸福但老师没有收获幸福。找一找原因,根本在于老师和学生的“同学”关系还确立得不到位,所以课堂上老师的激情就显得不够,学生激动了,老师没有激动。因为老师没有体会和表现出自己的欣喜和幸福,学生课堂上的幸福也多多少少打了折扣。 我说如果我来教,我一定激动和欣喜,因为学生的认识成果有很多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当我感受到,在课堂上学生给了我们那么多没有想到的东西的时候,我一定表现出激动和欣喜来。 在这里,如果我们有了成长——长成大树——的意识,我们就开启了向学生学习的心灵,这时的教学就不是付出,而是收获。我将更加看重同学们的意见,更加敏感同学们对自己成长的帮助。在真诚为学生的变化叫好的同时,我会为自己也在收获着,也在丰富着感到快乐和幸福。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