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凤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老凤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技艺--- 上海老凤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一、 序 金银细工(俗称金银摆件)制作技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金属手工技艺,它以金银为主要材料制成供室内陈设欣赏并兼具实用功能的传统金属手工艺品,由于金银器物大都比较昂贵精致,加之其材料的优异延展性,可薄至蝉翼、细至毫发,故其采用的技艺都非常繁复、细巧、重工,由此形成一门独特的精细工艺。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 创始于公元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的老凤祥,是“中华老字号”中著名的金饰品牌。老凤祥较为完整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精华,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至今数代人的传承,融汇了抬压、鎏金、扳金、拗丝、镶嵌和雕琢等各种技法的老凤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已入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见证中国金银文化发展历史的活化石! 二、历史传承 马克思曾经指出:“金属越贵重就越单独出现,越和日常出现的物体相分离,表现为和一般金属远离的更高级的自然物。” 这样的自然物,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光亮。 历史学家曾说过:中国金银文化是继玉文化、青铜文化之后的又一文明代表。 “要了解一个社会文明,你只要透过文化这个层面,就能看到它的源泉和未来”。 让我们循着金银摆件工艺的发展轨迹去探索、去观察和发现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灿烂历史与金银文化: 大约在商朝的中晚期(距今3000多年),我国发现了黄金,并开始制成金器。黄金突破了传统意义上“金”字的含义,成为诸金之长,故独得“金”名。战国时期的《尚书.洪范》已将“金”列入五行之首,即金、木、水、火、土之首。并又言:“金可更改”,“可销铸以为金器也”,这种文化性的阐述,已将黄金演绎成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元素。 中国的金银摆件不仅体现了一种精美的工艺,更彰现出一种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和文化。 金银的审美属性使它们成为满足奢侈、装饰、华丽、炫耀等需要的天然材料,成为剩余和财富的物质形式。 1986年川西平原广汉县出土了商朝“三星堆金面罩”、“三星堆金权杖”。 “金权杖”雕有人头、鱼和鸟,寓意上天入地、沟通天地人神,是王权、神权和财权“三权合一”的象征。 汉代的金银器件及工艺不但延承了战国、秦代的精髓,而且品类更为丰富,工艺也更为臻善。 进入唐朝,我国金银文化不但展现了世人瞩目的辉煌历史,还铺就了我国金银工艺高超完美的不朽篇章。唐朝金银制作基本由中央政府和皇室垄断,还制定了教授、培养后备人才的制度,金银器制作要学习四年,通过严格考核后方能成为正式工匠,官府工匠的后代优先被选择继承父业。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几乎是强制性被征调为官府服役,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之后,中国金银文化的发展规模及水准都很难超越唐朝,其间无论是辽朝,还是宋朝,金银器物的形制、品类、工艺几乎都是沿用而已。 从元朝至明朝期间,中国金银文化开始酝酿第二次的崛起。 明清两代是中国金银文化的第二个兴盛期。中国金银文化再次创造出了一段灿烂不朽、辉煌无比的历史。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在金银文化史上所作的贡献最为重大,是我国金银文化集大成的时期。 清朝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有十多大类:如范铸、锻打捶揲、錾花、镂空、累丝编织、炸珠、镶嵌金银错、焊接、铆接、鎏金贴金等。 清朝的金银器作品及工艺是我国留存数量最多、技法最齐的。这些作品几乎涵盖了历代各朝的形制、纹制和用途,例如饮食器、信符玺印、容器、盥洗器、梳妆器、陈设观赏器、宗教祭祀器、服饰器等,范围涉及生活、经济、艺术、宗教、科技、政治等,将中国传统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推至一个新的高峰。 三、老凤祥传承简介 老凤祥的历史,是中国民族工业沉浮的缩影,是上海近代史兴衰的写照,也是中国传统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历经艰辛、传承至今的历程。 上海是我国早期银楼业的发祥地。上海老凤祥银楼的前身——凤祥裕记银楼初创于南市大东门(今方浜中路),于清光绪12年(1886年)迁址于望平街(今南京路);光绪34年(1908年)迁址于目前的上海老凤祥银楼总店所在地——南京东路432号,这也是我国留存至今、原店原址历史最为悠久的银楼老字号。 老凤祥的传人费祖寿,1889年生于浙江慈溪,1919年子承父业经营老凤祥银楼,以“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善于经营”享誉业内。老凤祥的精制首饰、中西器皿、珠翠钻石、玲珑镶嵌、法蓝镀金产品闻名遐迩,仅黄金项链就有锉平链、铰棒链、竹节链、如意链等10多种款式,许多上海名人,如杜月笙等都以拥有老凤祥产品为荣:据史料记载,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典礼,杜家所订中型水缸大小的银鼎礼品及各方名人所送贺礼,不少就是老凤祥能工巧匠制作的。 “成色准足、款式新颖、公道诚信”——老凤祥的美誉传遍华东地区;老凤祥银楼分号也越开越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凤祥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