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论辩中的形象思维要点
第九讲 论辩中的形象思维表达 论辩中的形象思维表达 1、直接来源: 直接对生活中的表象的分解、组合、类比、概括、联想与想象。 (由红花想到绿叶,这是接近联想;由鲁智深想到武松,这是类似联想;由辛勤耕作想到丰收的景象,这是关系联想;由赤日炎炎想到风雨交加,这是对比联想;由书画家的笔墨想到甜熟或生涩,这是通感联想;如果是不经主观努力而自然出现的,便是自发的表象联想。) 二、形象思维的基本规律: 1、形象相似律: 任何正确的形象思维都必须反映对象的相似。 形似:表面形态的相似; 神似:内在本质的相似; A′≈A(A′表示形象思维中的形象,A表示反映的对象)S表示相似度,相似值在0≦S≦1。 (0为不似,1为完全相似。S在不似与完全相似之间) 2、形象整合律: A′,表示构成整体形象A′的某一特征公式:A′1,A′2,A′3,……A′n = A′。 (A′,是想象的形象的整体形象。公式的意义告诉我们:可以从部分特征来想象整体形象,形象整合贯穿于整个形象思维的形象形成过程的活动中。) 3、形象典型律: 是对思维对象本质特征和个性特征的概括反映。公式:A′≠¬Α。 (抽象出一系列同类感性形象的共性,形成概念,它也叫理性形象。) 三种规律从不同侧面来规范形象思维,在形象思维的全过程中:摄象、合想、分想、联想、想象,以及意象创造、典型塑造、模型设技等等诸多环节,都必须遵守形象思维的三种基本规律。 三、形象思维的表达: 1、语言: [1]诗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诗人舒婷为了就“女孩漂亮大多无才,而有才的大多又不漂亮”这一观点展开辩论,并写下了爱情名诗《致橡树》。 论辩中的形象思维表达 谢谢! [4]论证中的演联珠有时也运用形象思维: 连珠体融演绎、归纳和类比于一体。 其始创于韩非子,连珠之名起于西汉末年扬雄(前53-后18)吸收韩非子的逻辑成果,使之与文学相结合,其中有陆机的《演联珠》50首最为出色,其中以二段为主,三段为辅。沈约《注制旨连珠表》:“连珠者,盖谓辞句” 二段如: 媚上以布利者,臣之常情,主之所患;忘身以忧国者,臣之所难,主之所愿;是以,忠臣背利而修所难,明主排患而获所愿。 2、图象: 心理图:心理图示正中是中心观念。 中心观念可以是一幅人物速写,一个题目,或者目标,周围是从中散发出的各种观念。 用大粗线代表主要观念,用小细线代表主要观念的延伸。 典型的心理图示就象一棵树。 图片:可以增强说服力。 论辩中运用图象指号可传情达意,当图象指号出现时,而图象制号的现象却可以不一一出现。 如:指路牌。 3、操作: 通过简单的操作,把头脑中的表象形象地演示出来。 如:可运用各种实验演示把表达的形象观念,或难以言状的表象做出来。 “文字是口语的符号,口语是内心经验的符号。” “内心经验所表现的类似对象也是相同的”(亚氏) 4、表演: 用各种姿态、姿势表演告知别人,关于某种东西,或某一事情情况、状态。 表演能表达、表述自己的感情、美感、意志等内在经验(英国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可以唇语识别意思)。 5、音乐: 用旋律,即音乐语言唱出来,音乐语言能打动人。所有的音乐都能激起人们的情绪,这些情绪不管是战斗,还是交配,音乐信号是一个调色板,可以使人类在画面作画。 人类用音乐来创造与表达,这是自然的本性。 音乐语言的含蓄性容易在个人说服辩论中说服对方,音乐有时能创造出语言无法形容的具有形象观念的意境。 四、笑话、滑稽与幽默: 1、什么是幽默? “幽默就是机智加爱”(萨克雷),它属于意术思维。 “幽默是才智的瞬间表现”,善意是幽默的永恒特征。 艺术思维表面违反形式逻辑,而实际上遵守辩证逻辑。 “可笑味”的形式具有理性的内容。笑话、滑稽可上升为幽默。 幽默的对象是那些本质上真、善、美的,但又是存在着需要批评的缺点、弱点和错误的事物。 滑稽:是言语、行为或形象怪诞而引人发笑。 笑话:指能引人发笑的谈话或故事,供人当作笑料的事情。 2、幽默的过程、形式与特征: 幽默一词是意译,最早为林语堂,开始是指生理学中性格类型的一种分别称谓,后引伸为现在的幽默(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的含义。 过程:“可笑味”诉于理性的倒错感。 表现:外在反形式逻辑,内在符合辩证逻辑。 形式:含蓄对立的表现形式。 特证:奇异性、内蕴性、顿悟性。 逻辑与辩论(第九讲) 一、关于形象思维的研究: (奥巴马说:“与我自己的真实故事相比,那些经过缜密思考的理论似乎变得不切实际,一文不值起来。”) 2、间接来源: 阅读:文字的;图象的;音乐的等等。 [2] 形象思维中的形象人物: 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所表达的情感、观点等等,大多用来进行辩论的举例证明,属于一种非严格的真值论证。 [3]运用逻辑推理来进行论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