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丈高楼的幕后推手造礁珊瑚体内的共生藻
萬丈高樓的幕後推手:造礁珊瑚體內的共生藻
作者:許嘉閔(台大海洋研究所、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說到珊瑚你可能不太熟悉,可是你卻依賴著珊瑚生活,這話怎麼說呢?除非你是住在洞穴、草屋
或是木頭和泥土搭建的房子裡,否則你現在一定住在過去鈣化生物的骨骼裡。
珊瑚和其他行鈣化作用的海洋生物,不斷從海水中取得鈣離子並沈積為碳酸鈣骨骼(CaCO3 );
等到珊瑚死亡後遺留下來的骨骼,又一層一層被其他珊瑚、貝類、鈣化藻類等生物覆蓋,不斷累
積,即成為我們所說的珊瑚礁,再經歷變質作用與地質抬升,就變成石灰岩或大理岩了。
早期靠海而居的先民即直接撿拾珊瑚死亡後留下來的骨骼蓋房子,例如澎湖菊島許多老房子就是
以咕咾石所搭建,這是最原始使用珊瑚蓋房子的方法(圖一)。
圖一 澎湖利用珊瑚骨骼來建築房屋。
其實珊瑚能夠快速沈積碳酸鈣骨骼的關鍵,靠的是人類肉眼無法看見的微細藻類的幫助,在陽光
充足水質清澈的淺海水域不斷造礁。共生藻(Symbiodinium )又稱蟲黃藻(zooxanthellae ),是一
種內共生型的渦鞭毛藻,與珊瑚有著相當親密的共生關係。
共生藻是植物,當然會行光合作,而珊瑚卻是動物,兩種分屬動物界與植物界的結合,造就出驚
人的合作成果。當共生藻白天行光合作用後,幾乎可完全提供珊瑚代謝所需的能量,而到了晚上,
珊瑚會利用其觸手捕食夜間活動旺盛的浮游生物,所以珊瑚同時具有自營與異營生活的能力。兩
者共生成功的關鍵,在於珊瑚行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以及捕食浮游生物消化後的含氮營養
鹽,可以提供共生藻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此一來珊瑚體內因為二氧化碳的移除,又加上共生藻
提供大量的能量,便可以有足夠的能量與適合的條件來沈積碳酸鈣骨骼。
到底共生藻和現生珊瑚的共生最早起源於何呢?
珊瑚沈積碳酸鈣骨骼前,會先累積一些有機物質在先前已形成的骨骼上。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穩定
同位素,比較有共生藻與無共生藻珊瑚在這些有機物質的組成是否有差異,以此判斷出珊瑚體內
是否有行光合作用,並推論珊瑚有否與共生藻共生。結果指出大約兩億四千萬年前,即在二疊紀
大滅絕事件後,古生珊瑚滅絕,直到三疊紀,現生珊瑚才首次出現,就在這個時候,珊瑚應該已
經與共生藻共同存至今。
1
台灣南部與離島地處熱帶地區,珊瑚生長良好且形成珊瑚裙礁,北部也有珊瑚群聚的生長,孕育
了相當高的海洋資源,然而近年來,由於人為不斷對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加上全球氣候的巨變,
已經對珊瑚礁生態系造成顯著的影響。
珊瑚白化是指珊瑚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如高溫、高光、污染物質等等影響之下,珊瑚體內的共
生藻數量或共生藻內光合色素會大量消失,珊瑚組織因而呈現透明狀,碳酸鈣骨骼就像透明魚一
樣清晰可見,這就是珊瑚白化(見下圖)。
白化的珊瑚。
若環境刺激消失時,珊瑚一般具有恢復原來健康的能力,體內共生藻可以再行細胞分裂回到白化
前的數量;可是目前台灣的海洋環境日漸惡化,各種廢水排放、沒有妥善管理的遊憩活動、過度
採集海洋生物、陸源的泥沙隨著雨水沖入珊瑚礁區等等人為的影響,都降低珊瑚白化後的自行恢
復能力,接著陸續死亡,珊瑚礁生態系因此失去平衡。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有思想有能力改變全球環境的生物,過去造成的傷害現在既然已經知道該如何
避免與改善,我們就應該有所改變。珊瑚所帶給我們的價值與貢獻,值得讓我們努力讓珊瑚的美
延續下去,讓後代的子孫們能夠一起欣賞。
本文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刊登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