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与国学研究新气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字时代与国学研究新气象.doc

  数字时代与国学研究新气象 数字时代与国学研究新气象  数字.L.时代,仿佛像一个超级魔术师,它将一个拥有60多亿人口的世界逐渐变成一个地球村;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等所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深远影响,都令人感到惊讶和匪夷所思以前我们不敢想象的、或者只敢小心预言的东西,因为有了电子计算机、有了多媒体、有了网络,这些都在变为现实。因此,生活在今天的人都可以荣幸而自豪地称: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数字时代。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今天的你我确实生存在一个数字时代。由此,我想到了著名悲剧《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嬗变发展的模型。的确,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要映现出时代,而且,以其独特的神韵和风采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当然,这是从文学反映时代的角度而言的,但莎翁的这段话也给了我们另一层面的启示,这就是:时代也会在文学艺术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留下自己的烙印。我们今天的生活就留下了数字时代的深深烙印,包括我们的国学研究。   何谓国学?一般认为,国学主要指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术,即古人所划分的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若按照近现代以来的学术概念来理解,则义理、考据与辞章三学,分别对应的是哲学、史学与文学,大体属于今人所谓的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的范畴。像这样一个十分传统的研究领域,又怎能打上数字时代的烙印呢?它又怎么会与数字时代挂上钩呢?是的,如果倒退20年、30年,恐怕谁也不敢把国学与数字时代牵扯到一块,最多也只能遐想或幻想一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即1990年,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和超文本,这一发明给世界带来了震撼,有人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形容这一发明,认为:从此,一个网络文化的幽灵开始在世界各地游荡。数字化的旧时王榭堂前燕,从此频频飞入寻常百姓家。1994年,这个网络文化的幽灵互联网在中国大陆抢滩登陆。一个敏感的精灵文学艺术,及时地投入了互联网的怀抱,有人是这样评价这只精灵与互联网相伴相依的:从此,汉语文学艺术也开始了在因特网上的轻舞飞扬。新型的网络文学艺术为当代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新奇的风,鲜活了汉语文学的生命,也以其诡异轻曼的舞姿而招致了纷至沓来的毁谤。网络文学艺术的成败得失究竟如何,我们姑且不论,这里想要说的是,文学艺术对新事物的敏感,远远超过国学。换言之,当文学艺术迅速与网络联姻的时候,国学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然而,近十多年来,数字时代的东风,以其强劲的势头深入到了国学研究的领域,并给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气象。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坐拥书城,已不再是梦想。从事国学研究,资料的占有,图书的收藏,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家藏万册书,对于国学研究者来说,这应该是治学的一项最基础的工程。从古到今,凡做大学问者,家有丰厚的图书收藏,似成一个共同的标志。如此事例,可谓俯拾皆是,如北宋的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在解释此号时,他说:吾家藏书一万,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老翁于此五物之间。其中之一,就是家有藏书万卷。而且,对家中的藏书,欧阳修皆手盌定。因此,它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成绩斐然,而且在经学、史学等学术领域也成果颇丰。再如近代的梁启超,他曾说:学也者,非可以向壁而造,捕风而谈也。则必读书,则必多读书。苟能多读,自能属文。其学贯中西,博洽多识,借助于藏书丰富者最大。饮冰室全部藏书刻本、抄本共3470种,41819册,此外尚有金石墨本及手稿、私人信札等。正是有了丰富的藏书,才为梁启超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又如现代学者傅增湘,从事目录、版本、校勘之学近50年,成就颇丰,其得益者亦为藏书。他生平藏书20万卷,其中经过用善本亲手校勘的约16000卷。而且,每校勘一本书,他都会在卷尾写下小记,对此书的学术源流、版本源流和校勘心得等,都会加以说明,对重点的书则拓为长篇的跋记。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共写题跋700篇,不包括卷尾随手小记。以上事例说明:藏书丰富、充分占有资料,这是一个有 成就的学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然而,随着出版业的迅速发展,还有受住房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藏书对于个人来讲,已.L.经是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大型丛书的收藏,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古今图书集成》等,要想以个人的力量来收藏,那是相当的困难。当然,现在每个大学和科研院所都有图书馆,社会上也有公共图书馆,对于研究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图书馆的藏书,毕竟不如私家藏书用起来方便。在这万般无奈的情形之下,学者泡图书馆、摘卡片便成了家常便饭。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这种万般无奈的情形正在改变,学者坐拥书城已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