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莹 23岁的回归.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莹莹 23岁的回归.doc

吴莹莹 23岁的回归   捧与骂1985年出生,23岁。本来,这是许多人刚刚大学毕业,在企业从实习生开始做起的年龄。年轻的吴莹莹却似乎刚刚从光环下走出,开始自己平静的生活。   事情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2006年12月7日,北师大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该校女生吴莹莹被一家美国软件公司(TopCoder)聘为亚洲区执行副总裁。这一年,吴莹莹刚刚大四,年方21岁。   这一消息让全国媒体炸开了锅:凭什么做一家外企公司的副总裁?吴莹莹是难得的天才,还是某些人故意的炒作?神秘的光环一下子笼罩在了她的头上,铺天盖地的赞誉接踵而来。这名北师大的平凡女生瞬间“变身”成了响当当的人物,成了明晃晃的“腕儿”。   美女,大学生,跨国公司亚洲区副总裁,年薪不低于50万,拥有近百项发明,舞林高手……履历丰富炫目。从她创造了一百项发明和三项国家专利(“OPEN书系快速检索装帧技术”、“速查字典及其检索方法”以及“动态计数印章”),到她在全国大大小小的竞赛中获奖的事情都被“晒”了出来。一夜之间,吴莹莹已然从一名平凡的大学生变成一位名人。   比赞誉来得更多的是质疑。更多人开始寻找证据,力图证明这一切只是虚假炒作:吴莹莹不是什么副总裁,而只是个助理;她也没有一百多项发明,是两项专利发明而不是三项,而且发明只是一些小聪明。至于聘用她的那家外企TopCoder更不是“美国名企”,只是一家成立仅6年的小公司。      当外界的质疑和批评嘲笑袭向21岁的吴莹莹时,当事人的反应却相对地平静,只是在一次访谈节目中略微透露说:“我远远还没有学会积累那种经验,应该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些事情……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是非常艰难的。” 吴莹莹还曾对媒体说,那段时间里,每当电视上有自己的节目,必定“悬着心看”,因为虽然正面的评价居多,但“影响心情的总是负面的言论”,而且“在这个位置,做得好是当然的,但做不好的时候,就学校、公司(都无法满意)……”   2006年12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北师大反馈的吴莹莹同学的基本情况是属实的。当时推出这个同学主要是从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去介绍的,而不是单独说她有多么神奇,可能有些媒体对该事件有夸大的成分。发言人的这番讲话,算是对吴莹莹事件下了一个最终定论。   质疑吴莹莹资历的余波似乎没有因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讲话而立即平息,2007年1月,吴莹莹作为嘉宾参加央视2套“商务时间”的大学生就业模拟招聘节目。到场的其他嘉宾都是年龄至少在她两倍以上的资深企业界人士,他们当场指出:“以我这么多年的从商经验,我敢说你们公司招聘你,就是为了炒作自己的名声……”   吴莹莹并没有太多的解释。“其实他们都不太了解我们公司的情况,我们公司平均年龄25岁都不到,很年轻。”她说早就习惯了这种场面,“这是我作为一个副总裁应该承受的,反面的声音代表这个人在关注你。我不会以反驳的姿态去解释,首先关键的是做好本职工作。”她对自己的能力也很有自信,“当有一天公司在中国广为人知的时候,大家会慢慢知道,它没有聘用一个像花瓶一样的运营官,让事实和时间来说明吧。”      说与做      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想把一个企业家搞倒的话,就让他上《福布斯》杂志、上富人排行榜。一旦上去后,你再看,这个人过两年就不见了。诋毁与赞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同样的效果,一旦过度都是对企业家的一种伤害。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让企业家看到的是大棒,他们会条件反射地警惕并采取应对措施,但后者,他们看到的却是赞誉和鲜花――那正是成功者应得的奖励,让企业家在不知不觉中跌下云端。众人的捧杀,社会的娇惯,让一个个企业家、公众人物脱离了自己的躯壳,被放置在聚光灯下穿上了皇帝的新衣。社会需要榜样,然而,盲目甚至缺乏理智的追捧,就距离“捧杀”不远了。   吴莹莹是幸运的。尽管她也曾经笼罩在“天才少女”的美丽光环中,高调地配合宣传,高调地接受媒体采访,但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她最终没有从顶峰掉下来,有惊无险地回归了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2007年春天,这个曾经站在众人目光焦点中的少女关上手机,不再接受媒体采访为自己辩解,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又找到了新的主角时,吴莹莹悄悄开始了在公司的工作。公司的办公室在北京某个不起眼的角落。这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办公室,3张办公桌,员工只有3人,吴莹莹管理着另外2个人。她的工作是到各个大学里面去,和学生组织联系,如计算机协会、学生会、计算机系主任或经济学院副院长等,向他们介绍公司的竞赛,并在学习与人沟通中成长。每组织一个竞赛,她需要和校方、学生组织一起成立组委会,并担任负责人。当然,这位职场新手也发现“面对的问题永远会比事实的发展更多”。充满挑战性的工作给这位20出头的女生的感触是:“我觉得我是一个创业者。我从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