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5团是如何进驻和屯守白房子争议地区的
?185团是如何进驻和屯守白房子争议地区的北屯是在地球上无中生有而产生出的一个城市。 1958年秋天,兵团副政委张仲翰将军开着一辆破旧的嘎斯车,来到这里。登到平顶山上,摊开地图比划了一阵,张将军站起来,手指眼前这一片空旷的原野说,这里是阿勒泰六县一市通往乌鲁木齐的交通咽喉,农十师的师部就设在这里吧! 北屯的建立,农十师的驻防,宣告新疆全境的剿匪的最后的枪声正是在这块荒原平息的,许多农十师的老兵都参加过剿匪。匪首乌斯满正是这阿勒泰人。 不独北屯,大约新疆的许多城市,许多的地名,都是这样在张仲翰将军一辆嘎斯车的驱使下产生的。 不久以后我们去过的182团的那个顶山,亦是如此。 张将军驱车来到了这里。他指着眼前这个矮山说,将它叫“顶山”吧,于是戈壁滩上这个突出的小山从此有名字,并于不久后出现在中国地图上。 那座荒凉的干燥的戈壁滩上驻扎的是182团。 在我的匆匆行旅中,我感到这干渴中的182团活像一条被甩在戈壁滩上的鱼一样。将军决策完,走了,留下来这一团人得活命呀,于是他们从远处引来乌伦古河的水。将戈壁和沙丘开辟成条田,挣扎着使自己活下去,并且在这土坯房中做爱,生出这荒原的第二代,第三代,一直到现在有了第四代。 不管是在北屯,还是在顶山,人类在这里麇集,人类在这里居住,完全与这里是否适宜人类居住这个先决条件无关,它纯粹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 那块白房子争议地区185团的设置,更是如此。 当在乌鲁木齐的兵团司令部,得知我当年驻守过五年的白房子,我今天越过二十三年的时间和4000公里的空间就要去重新造访的白房子,竟是兵团185团的人修的,我在那一刻多么感动呀! 作为一名白房子的老兵,我更为关注185团进驻和屯垦那块惹是生非的争议地区的事情。在北屯的日子里,我走访了许多人,我得到的情况如下。 1962年伊塔事件后,中苏两国交恶,苏联策动我大批边民外逃。伊、塔城、阿勒泰地区,逃往苏联境内的边民达六七万人之众。当时有两个边境县,全县跑得只剩下几百人。其时,兵团迅速在边境一线设立团场,阻挡边民外逃。事件平息后,仍就地驻扎,屯垦戍边。 较之别的边境团场,185团的境况则更为险恶一些,因为这里是争议地区。 从阿尔泰山大沙山方向同时流下来两条小河,一条叫阿拉克别克河,一边叫喀拉苏自然沟。在中国的地图上,阿拉克别克河是界河,在苏联的地图上,喀拉苏自然沟是界河。于是中间形成一块55.5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这块争议地区没有名称,在我的小说中,它叫白房子争议地区。 争议地区是什么概念呢? 概念就是这块地面上不能升国旗、奏国歌。概念就是这块地面苏联认为是他们的领土,他们随时都有理由将这地面上的不论什么人消灭掉。 确实正如我在乌鲁木齐所知道的那样,农十师的三个连队,是在懵懂不知的情况下,被派往这一块地区的。 农十师从各团抽调了一批骨干,每人一枝枪,五十发子弹,四颗手榴弹,一条干粮袋,然后汽车拉了,星夜赶到哈巴河。在发干粮袋的时候,首长告诉他们,是去执行一个紧急任务,最多半个月时间,就可以回来和妻子儿女团聚。 他们到哈巴河县城的时候,县城里的人几乎都跑光了,据说连县公安局长都随边民们跑出去了,空当当的县政府,只剩下一个县长。县长吓得晚上不敢睡觉,要他们留下一个连,守往县政府,重机枪晚上就架在大门口。 随后他们赶往白房子争议地区。 在白房子争议地区,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阻止边民外逃。这些亦兵亦民的大男人们手拉手,在边境线上站成一个散兵线,不准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头牛、一匹马、一只羊跑过去。即使棒子打在身上,也绝不退让。 第二件事情就是挖地窝子、盖土坯房,做长期居住的打算了。因为这时候上级来了指示,要在这里设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百八十五团,换一句话说,他们这一拨人就叫185团。 兵团人在来到这一块争议地区以后,在为自己挖地窝子、盖土坯房子的同时,奉命修建了两个边防站。这就是克孜乌营科边防站和额尔齐斯河北湾边防站。 这样,连同原来就有的大沙山下的阿赫吐拜克边防站,这块地面上共有边防军的三个边防站驻防。 我的那个边防站就是额尔齐斯河北湾边防站。因为站址设在额尔齐斯河北岸,故此得名。后来删繁就简,称北湾边防站。 哈萨克人则称北湾边防站为阿克边防站,意即白房子边防站。 在左宗棠的年代里,这里曾有过一个边防站,就叫阿克边防站。这边防站后来废弃。可是,游牧的哈萨克人依然用旧名称这样称它。 部队于1963年5月开始驻守。 妻子和儿女们循着男子汉的足迹找来了,于是这地面上有了女人,有了小孩的哭声。随后又有支边青年来,例如我看到的中亚细亚阳光下那面色黝黑的浇水女人,又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