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毒丸计划

毒丸计划 篇一:毒丸计划案例 案例: “毒丸”计划案例 克朗。塞勒巴克公司是一家专营木材加工的大公司,总部设在旧金山,它是20世纪80年代初“商业周刊”评出的400家大企业之一。它属下有很多锯木分厂,同时公司还生产卫生纸、白板纸、纸浆,并且有自己的销售网络。由于公司的经营包罗万象,参差不齐,没有集中发挥自己的经营特长,结果经济效益并不理想,从而导致在纽约股票市场上,克朗公司的价值被低估30%。这自然成为“黑马骑士”詹姆士爵士千载难逢的“诱人猎物”。 1985年元月初,詹姆士已拥有克朗。塞勒巴克公司8.6%的股票。为了进一步控制克朗公司,他决定对它标购,每股42.5美元。在袭击者的强大攻势面前,克朗公司的总裁克朗松不得不求助于梅德公司充当“白马骑士”。经过谈判,梅德公司决定出价50美元/股,买下詹姆士拥有的克朗公司11.5%的股票。尽管詹姆士的初衷是为了吞并克朗公司,但考虑到“白马骑士”的开价很高,詹姆士终于改变主意,准备接受“白马骑士”的建议,以得到近8000万美元的补偿为条件退出收购、 事情似乎圆满结束,但正当詹姆士举办的庆功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个电话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正在召开的梅德公司董事会议否决了协议草案,即梅德公司意外地否决了“援救”克朗公司的行动,不再扮演“白马骑士”的角色。因为,首先,克朗公司的每股股票不值50美元;其次,如果梅德公司要吞下比自己规模还大的克朗公司集团,将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即它不得不四处举债,并进行机构改革;最后,公司的短期效益也必将暂时下降。所以,梅德公司不得不最终停止充当“白马骑士”的角色。 由于梅德公司的突然退出,克朗公司的董事会兼总经理比尔。克朗松惊慌失措。他邀请詹姆士进入董事会,并希望后者保证其份额不超过总额的15%,但詹姆士坚持行动自由,直至掌握股票总数的30%。谈判进入僵局。尽管詹姆士咄咄逼人,但克朗松公司也并非一只任人宰割的“小羊羔”,而是一只全身布满“毒刺”的“大刺猬”。这些“毒刺”,就是马蒂.利蒲东为之制定的“毒丸”计划。 克朗公司“毒丸”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 克朗公司的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成员不允许一次更新,每年只能更换1/3。 这样一来,即使标购成功,袭击者还需冒另一风险,即尽管他已拥有企业 一半以上的股票,却仍无法控制公司,权力仍掌握在目标公司的董事会手 中,而且短时间内一点办法都没有。 第二, 公司章程的一切变动都须经过2/3以上多数投票通过。 第三, 金降落伞。在克朗公司,16名高级负责人离开公司之际,有权领取3年工 资和全部的退休保证金,总额达9200万美元。其中克朗公司的董事会兼总 经理克朗松离开企业时,通过“金降落伞”计划,可以拿到2300万美元。 因此,“金降落伞”加大了收购成本。 由于克朗公司的“毒丸”计划堵死了所有传统兼并收购行动的大门,使得詹姆士面对着严峻的形势。1985年5月8日,即股东大会的前一天,他从好几家公司手中买进了一批股票,并将其拥有的股票比例提高到了19.6%。但在5月9日的股东大会上,由于“毒丸”的存在,他凭借手中握有的股票也只是在董事会中赢得了一个席位。在克朗公司总部,克朗松的智囊班子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他们认为“毒丸”已经发挥了作用:争夺表决权的战斗获得了全胜。 由于好胜的詹姆士不愿意把自己限定在一名旁观者的圈子之中,因此,他决定结束和克朗公司的这场纠葛。凭借其雄厚的实力,至7月10日,他已拥有猎物企业26%的股票。7月15日,比例增加到50%。7月25日,终于正式接管克朗公司。不过,由于“毒丸”的存在,使得资产的重新分配变得异常复杂,资产的重新分配必须按照交换的方 式进行,而不能采取吞并的办法。并且,所有这一切事后还要得到法庭的认可。在华尔街的舆论中,詹姆士变成了一个吞掉克朗公司又把“毒丸”吐出来的超级袭击英雄。尽管如此,“毒丸”还是发挥了作用:它把詹姆士拒于一旁,合并收购拖延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而使克朗公司赢得了制定改革振兴计划的时间,并加大了收购方的收购成本。 分析:1.反收购策略通常来说有哪些?各自存在怎样的利弊?适用什么样的攻击者? 2.通过分析本案例中,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篇二:毒丸计划 毒丸计划”的是与非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被戏称为“陈老虎抢亲”的盛大收购新浪行动,仍处于激烈较量中。而最 具戏剧性可能也最为多数中国公众所不熟悉的,恐怕是新浪2月22日晚抛出的“毒丸计划(poisonpill,又译: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 这其实已非中国网络业首次“用毒”。早在2001年,针对北大青鸟的收购企图,搜狐曾率先利用“毒丸”反收购。不过此次新浪“毒丸”所吸引的眼球显然更多,表明公众在更多地关注企业并购,并愿意了解其中所蕴含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益各方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