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浅海的声传播损失反演海面风速-海洋科学进展.doc

利用浅海的声传播损失反演海面风速-海洋科学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浅海的声传播损失反演海面风速-海洋科学进展

基于船载ADCP和LADCP观测的南海声散射层 陈 钊,2,吕连港1,2,杨光兵,姜 莹1,2,1,2,杨春梅1,21,2 (1.国家海洋局 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266061;2.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266061) 摘要:;而凌晨左右运动方向向下,速度约为1.39 。观测结果还表明由于ADCP和LADCP的工作频率、作用范围和工作形式的不同,二者的观测结果能够互相补充,更有利于对声散射层的细致研究。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 。。。。 散射层海洋中聚集有数量众多并能造成强烈声散射的生物群(浮游生物和鱼)的水层]。这些研究只进行了短时间的观测,没有对声散射层的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刻画。 本文利用2012年“西太平洋海域海洋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观测及数据处理 1.1观测和仪器设置 在南海进行的航次的工作计划中包含水文、气象、生物和化学四个相关领域的观测。本文所用数据来自“ROSE”2012年航次,调查船为“向阳红09”。海上调查始于2012-09-06,于09-22完成全部站位作业。观测的航线和站位见图1。观测从A1站位开始,到C4站位结束,船载ADCP沿着航线收集数据,在09-16—17期间进行了25 海浪及海洋上层混合的连续观测。 调查中所用的38 船载ADCP参数设置成垂向16 为一层,共60层,数据采样时间间隔为6 ,第一层到ADCP设备的距离为25 ,设备放置在水下6 。LADCP的工作频率为307 ,参数设置为垂向8 一层,共14层,数据采样时间间隔为1 ,第一层到LADCP设备的距离为10 ,设备深度由自带的压力传感器提供。调查中使用的温盐深测量系统(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system,简写为CTD)的型号是海鸟SBE911,可以获得温度、电导率、压力和声速等水文资料,数据采样率为24 。作业时,CTD和LADCP一起下放回收。E1站位的LADCP数据损坏,无法使用。 粗线为航迹,细线为1 000 等深线,数字代表2012年9月的日期 图1 2012年南海“ROSE”航次的航迹和站位 Fig 1 Ship track and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2012 ROSE cruise in the SCS 1.2声速剖面和船载ADCP深度修正 图2a为调查海区中水深超过1 000 的29个站位的平均声速剖面,从图中可以看出50~1 000 深度声速具有负梯度,从1 540 附近逐渐减小。船载ADCP在判断后向散射回波信号对应的水层深度时,认为声速为常数,其值默认为设备所在水深对应的声速值。当接收回声时间一定时,负的声速梯度使得船载ADCP设置的深度和实际深度之差逐渐增大。根据观测的声速剖面可以对船载ADCP计算的第层水体深度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第层水体到ADCP的垂直距离可表示为: , 式中,为第层水体到ADCP的默认垂直距离;为换能器位置的声速,即ADCP的默认声速;为从换能器到第层的平均声速。ADCP设置的各水层深度与修正后的深度之差如图2b所示。 图2 船载ADCP根据平均声速剖面修正后的水层深度与设定深度的差值 Fig 2 The average sound velocity profile (left)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vised depth and the depth set for 38 z shipboard ADCP at each layer (right) 1.3后向散射强度及垂直迁移速度估算 用WinADCP软件导出船载ADCP的原始数据,将平均完好率小于80时刻的数据剔除,对4个波束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得到平均回声强度数据,利用公式(2)[24] 计算后向散射强度。 , (2) 式中,是与ADCP自身有关的常数;是转换系数;是观测所得回声强度;是ADCP信号强度本底值;为海水的吸声系数;是沿着波束方向到第层水层的长度,其计算公式[24]为 , (3) 式中,为盲区的长度;为脉冲长度;为ADCP设置的层深;为换能器波束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对数据进行范围检验,去除后向散射强度小于-104 的数据(所有时刻平均回声强度为-107 ),最后将数据按时间20 为一组进行平均,获得后向散射的平均强度。 导出LADCP的平均回声强度和深度数据,取每个时刻第一层的回声强度和对应深度进行处理,则保持不变,计算后向散射强度。将数据按深度排序,每隔1 取一个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