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世纪末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研究.doc
本世纪末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研究
本世纪末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研究
杨锦琦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
1、待转移劳动力数量巨大。据劳动部预测,1996—2000年间我国农村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将达7600万,以现有的农村劳动参与率(71%)计,新成长的农村劳动力量将达到5400万,即平均每年新增1000万。
2、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严重下降,吸纳力在减弱。1988年底,实现了95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4.2%。80年代后期农村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明显减弱了。农村非农产业产值每增长1%,相当的就业增长率1978—1984年为0.65%,而1985—1992年下降到0.39%,农村工业产值的就业弹性则由0.57下降到0.24。
3、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有限。就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来说,我国属于世界上最少的国家之一。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今后我国会不断加重有限耕地上的就业压力。据统计,1952年全国劳动力人均耕地9.3亩,1978年为5.5亩,1991年仅仅1.25亩,还不及美、俄等国有的1/8。随着农业技术进步,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在发达地区农业中已出现了资本代替劳动力的趋势。而这些发达地区农业技术的选择往往是从本地的要素供给条件出发,很少考虑从宏观要素出发,这样从宏观上看,必将削弱农业部门继续有效地充当农业过剩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4、城市吸纳农业劳动力的空间狭窄,据估计,城市劳动力过剩的程度目前约在15%以上。考虑到90年代城市国有企业“在职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消化的巨大压力,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很难出现“奇迹”。同时,随着市场化就业缺席的逐步实施,城市企业内部劳动力的隐蔽性失业必然会日益显性化,将会有相当多的“在职失业者”被抛向劳动力市场,由此,即便允许农民自由向城市迁移,能够转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也就不可能很多。
5、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限制了就业领需拓展。据统计,我国农村劳动力中还有半数以上的文化程度在小学水平以下,其中还有15.29%的文盲半文盲,这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已经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在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绝大多数从事脏、累、苦、险这些城里人退出的工作。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对策取向
1、加强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应将农村劳动力就业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年度计划和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从而使农村劳动力就业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设立协调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加强区域劳务协作,作好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高峰时的疏导工作。统筹规则城乡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城市规划和建设应考虑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制定和完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特别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和集体资产管理分配制度,建立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土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把改革城市人口福利体制、城市企业用工制度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结合起来,进一步开放并为异地转移创造条件,建立城乡统一的竞争性劳动力市场。
2、调整乡镇企业布局,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中,发展中心乡镇,把发展乡镇与建设小城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主张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相结合,并不等于要把已有的乡镇企业都集中到小城镇中去。测算表明,乡镇企业适当集中比分散布局在就业能力方面(包括连带效应)可扩张50%以上。城镇建设应选择交通、基础设施和资金、人才条件较集中的城镇,采取适当倾斜的政策,使之对周围乡镇产生一定辐射力和吸引力,成为一定区内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建立乡镇工业小区,引导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向小城镇集聚,扩展其吸纳就业和联带就业的能力。走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
3、调整乡镇企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就业新场所。通过乡镇企业的不断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实现乡镇企业布局相对集中,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后,可望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不断建立健全农村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抓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好农产品批发市场。今后要把商贸、交通运输、通讯、金融、保险等作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开发农村房地产、旅游等新兴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就业容量,把农业服务产业化,作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一领域将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提供广阔空间。
4、乡镇企业的技术选择,应把劳动密集型技术放在重要位置,引导乡镇企业走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路子,以提高乡镇创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 应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不足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宜的技术,从而形成合理产品结构和行业结构。笔者以为乡镇企业的技术选择的基调,应是劳动密集加适用技术,目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木工机械中机床分类及机械传动原理探析.doc
- 木瓜苗木的质量评价研究.doc
- 木聚糖复合酶制剂在凉亭肉鸡饲养中的效果研究.doc
- 木聚糖酶法提取温莪术挥发油关键因子研究.doc
- 木芙蓉叶提取物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实验性研究.doc
- 未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新趋势及应对策略.doc
-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构建研究.doc
-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研究.doc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中诸多问题之探讨.doc
- 未成年人涉网犯罪探析与对策.doc
- 2022年3月公共英语三级英语PETS3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风神股份: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pdf
- 海信家电:2023年环境、社会与管治报告.pdf
- 纳微科技: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暨社会责任报告.pdf
- 锦欣生殖医疗集团有限公司2023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ST洲际:公司2023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pdf
- 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三雄极光: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泰林科建控股有限公司二零二三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