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一个政府扶持科创样本17年后的寻踪“验收”.docVIP

时政热点︰一个政府扶持科创样本17年后的寻踪“验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政热点︰一个政府扶持科创样本17年后的寻踪“验收”

时政热点:一个政府扶持科创样本17年后的寻踪“验收”   “记得那天突然下起大雨,我们敲开研究所领导的大门。当看到已成落汤鸡的我俩和被塑料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资料,他一下被感动了。”回忆起十几年前创业之初的艰辛,沙发里,刘升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又惬意地喝了口咖啡,笑称,“这也只能算是临时的苦肉计吧。”   2014年1月,西安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陕西省第一批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扩容上市,刘升说,“4月28日证监会刚刚通过了与‘雷科防务’的并购,作价9个亿……”   作为“奇维科技”的董事长,创业的艰辛何止那些小小的“苦肉计”,从当年西安翠华路边的小门脸房到如今在西安高新区坐拥奇维科技大楼,刘升感慨,“真的要感谢‘青创计划’等国家科技扶持项目,要不可能就中途转行,也许早已自生自灭了。”   “青创计划”阻“孔雀东南飞”   刘升说的“青创计划”,是指西安市1999年设立启动的“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创业计划”,是全国首创的以种子资金形式支持的扶助性投资计划。计划由当时的西安市科委(现西安市科技局)和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实施,重点支持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知识产权的青年人才创办的科技企业。2000年5月,首批扶持了9个项目,投入种子资金530万元,吸引投资1300万元,由西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具体组织实施。   那年,刘升和他的公司就是受助项目之一。   17年过去了,当年直接参与过“青创计划”的西安市科技局和高新区的工作人员许多已经升迁、调离或者退休,年轻人更是不知道17年前这个项目对西安这座知识密集型城市意味着什么。   一位了解当时情况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上世纪90年代末,珠三角、长三角经济迅猛发展,作为科教重镇的陕西西安,虽拥有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却面临大量科技人才外流,“孔雀东南飞”现象严重。如何留住技术、留住人才,成了事关西安未来的“命运之考”。为此,西安市大胆提出,“能不能以入股的形式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创业,为西安留住人才?”   “在今天这并不稀奇,但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惊’之举。这也是西安科技人才流失最严重时期,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这位经历了当年计划出炉全过程的工作人员感慨。“你不投钱,人家就去深圳了!”   这个被现实“逼出来”的扶持政策,激发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的热情,解决了他们创业初期资金紧缺的难题,帮助了一批科技企业由小变大。“青创计划”也成为西安独树一帜的改革举措,名噪一时,吸引了全国17个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前来学习调研,“在当时,它具有西安的独创性。”   2000年5月,50万元扶持款以入股形式注入“奇维科技”,“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起步的小企业,这笔钱一如雪中送炭。”思索了许久,刘升又笑道,“17年来,我们除解决了一大批人员就业,更是用上亿元的税收收入,回报了当初国家对我们的扶持。”   “看样子,政府是真帮企业的!”   像那个年代大多数“天之骄子”的生活轨迹一样,1985年从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总体设计专业毕业后,刘升被分配到西安南郊的兵器工业203研究所。工作几年后,他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计算机控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下海”创业风劲,30岁出头的刘升深感时不我待。从1993年离开研究所,到1995年与同伴7人“一人一万”集资在西安雁塔区翠华路边的门脸房里做起商贸,“没挣钱,也没赔钱。”   带着创业初期的经验教训以及合伙人之间的意见分歧,1997年底,公司最终解散。这时,有人建议他到西安高新区“创业中心”去,“那里房租便宜。”   1998年初,刘升与合伙人带着新成立的公司入住高新区。从第一天起,全新的服务理念令刚刚从街边收摊的刘升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刘升清楚地记得,开发区创业中心负责人会经常走访辖区企业了解情况,“问问有什么困难,告诉我们可以享受哪些优惠等等。”刘升感慨,“完全与翠华路时不一样啊,看样子,政府是真帮企业的!”   如今再回忆,刘升说,“其实,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倒逼了我们搞自主研发。”1999年,创业中心负责人找到刘升,告诉他西安市科委意向启动“青创计划”,同时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也有针对科技产品研发项目的扶持。在中心的鼓励下,刘升的“奇维电子”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两个科技扶持项目递交了申请。“真没想到,两个项目全部获批拿到。”   第二年,“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创业计划”以入股形式为“奇维电子”注资50万元,加上科技部无偿资助的“创新基金”50万元,“这笔钱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公司来说多么重要。当时太高兴啦!”   从2000年5月开始起步,“奇维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从最初的三四人、30平方米的小开间办公区,逐步发展为100平方米初具规模的小型公司。2002年,公司贷款买下高新区内27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员工发展到30多人……如今在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