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鸭蛋》ppt04.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端午鸭蛋》ppt04

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 ??? 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不要冷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报道,说东北一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急件,称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时间,该报道引起了我国舆论的很大反响。另据《光明日报》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透露,“某国”是韩国。1967年,韩国江陵市“端午祭”被批准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予以保护,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目前韩国文化部门正准备把江陵端午节列入遗产申报名录。 据《新闻晚报》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 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于平淡中显现清逸秀异。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端午节习俗, 理解作者的情感。 2、 理解文章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3、把握文章的思路,体会文章语言上闲适自由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4、学会关注生活,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情趣和诗意。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苋菜( ) 城隍庙( ) 门楣( ) 门槛 ( ) 籍贯( ) 大襟 ( ) xiàn huáng méi kǎn jí jīn 根据下面各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2、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后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3、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 囊萤映雪 肃然起敬 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文章先从端午节的 风俗说起,自然而然地引出家乡的 ,进而触及正题“端午的鸭蛋”,写得趣味盎然, 流露出对 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各种 鸭蛋 儿时 课文结构层次: 一、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二、详写家乡鸭蛋的 三、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着重写 。 “挂鸭蛋络子” 名声、特色。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文章题目为“端午的鸭蛋”,开篇却大量介绍端午节的风俗,其用意是什么? 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和“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通过介绍端午的风俗,烘托出端午的节日气氛,为下文写“端午的鸭蛋”预设背景,作铺垫。 3、作者回忆家乡的各种风俗时带着一种什么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1、作者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 2、文中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是为什么?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于异乡人只赞鸭蛋,会给人高邮只有鸭蛋,别无他物之感,所以作者不满。这表明作者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 知识小结: 文章从端午说起,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以浓墨重彩的描绘出“端午的气氛”;为下文“鸭蛋”的出现预设一个合理的背景,第二、三段说鸭蛋,写家乡的鸭蛋的名声、特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1、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2、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 蛋呢! 3、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4、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5、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朗读下面的句子,分析、讨论语句的特点: 1. 口语色彩浓厚: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段,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其次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浓。 2. 古汉语的点缀更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淡雅之美。 3. 善于运用语言“造型”。作者有时只用两个字,就能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