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斜塔上实验〕张玉清
倔强 jué jiàng 卷帙 juàn zhì 妥协 tuǒ xié 不屑 xiè 嘀嗒 dī 嘀咕 dí 嘘 shī 赫赫 hè hè 祈祷 qí 粗糙 cāo 1、第一二自然段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伽利略的什么精神? 2、第二段中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灵感的来临?请找出来,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3、第二段第三句话中的两个“似乎”能否被删去?为什么? 伽利略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是怎样的?他的经历又对他的科学发现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你发现童年的(或求学)伽利略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你的依据呢? 用10个字以内的话来概括整个事件 1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怎样一个实验? 2实验的结果怎样? 3这个实验要证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活动: 阅读“自由落体的定律” 1 倘若有不同重量的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请问你认为哪个物体会最先着地?说说理由。 品析“发现自由落体定律”这一部分 1、伽利略是在什么样的舆论条件下进行实验的?在这样的舆论下。伽利略又是如何面对的? 2、人们围观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的场面如何?教授和学生们都是怎么想的? 议一议 课文探究 课文所写的两个发现,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你能不能从伽利略的实际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 评价人物 读完课文后,你觉得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课文总结 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科学的真理往往像被深埋的钻石矿藏,它永远属于那些锲而不舍的探索者,伟大孕于平凡,真理来自实践,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像伽利略那样坚持梦想,敢于质疑,勇于实践,执著追求,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 斜塔上的实验 “近代科学之父” 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1615年,哥白尼学说论点受到宗教界的攻击,致使教皇保罗5世下达了“1616禁令”,禁止宣传日心说,后仅允许将日心说保留为单纯的数学命题。1624年后的6年内??,伽利略撰写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一书,于1632年出版。该书是一本表面中立而实系宣传哥白尼学说的历史科学著作。但出版6个月后就被罗马教廷封禁??。后来,教皇乌尔邦8世指令伽利略到罗马宗教裁判所受审??。在3次审判和严刑威胁下,年近七旬体弱多病的伽利略终于被迫“悔过”,并被判处终身监禁。随后又改为在家软禁??。1638年,双目失明的伽利略住在儿子家中,此后他受到他的两位学生照料,并共同研究科学问题。1642年病逝,100年后遗骨才迁到家乡的比萨大教堂。1979年罗马教皇J.保罗二世代表罗马教廷公开承认??,300多年前对伽利略的迫害是严重的错误,伽利略蒙受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3层时,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2米左右。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自由落体试验,比萨斜塔更加有名了。 比萨斜塔前的酒鬼 读读,写写 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漫不经心 : 心不在焉 : 默默无闻 : 妥 协 : 一劳永逸 : 兴高采烈 : 不折不扣 :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随便。 心思不在这里,思想不集中。 焉,代词,这里。 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 不再费事了。逸,安乐,安闲。 形容高兴的样子。兴,兴致。 采,神采,精神。烈,旺盛。 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卷 帙 : 滑 稽 : 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书籍。 解析文题: 1. 这是个什么斜塔? 在哪里? 2. 是谁要在这里做实验?为什么要做 这个实验? 3. 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实验结果怎么样 呢? 4. 这个实验要证明什么问题? 一、(1—7)摆动挂钟的启示 ——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 孩提和学生时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