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文献阅读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_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文献阅读成

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文献阅读成绩报告单 姓名 刘颖 学号 092040054 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会计学 指导教师 施金龙 研究方向 财务管理 拟定论文题目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及对审计的启示 中文文献阅读目录: [1] 陆建桥.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会计研究, 1999年第9期 [2] 吴联生、王亚平. 盈余管理程度的估计模型与经验证据:一个综述. 经济研究, 2007年第8期. [3] 吴联生. 盈余管理与会计域秩序. 会计研究, 2005年第5期. [4] 王亚平、吴联生、白云霞.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作论文, 2004. [5] 魏涛、陆正飞、A 股公司的经验证据. 审计研究,2010年第2期. [12] 王学军、肖华. 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其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 会计研究,2000(11). [13] 孟焰、张莉. 对非经常性损益确认与披露问题的探讨. 会计研究,2003年第12期. [14] 蒋义宏、魏刚. 净资产收益率与配股条件. 经济研究, 1998年第10期. [15] 徐晓伟、李林杰、安月平. 从非经常损益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非经常性损益的实证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2年第7期. [16] 杨旭东、莫小鹏. 新配股政策出台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的实证研究. 会计研究, 2006年第8期. [17] 周宇霞.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优秀硕士论文. [18] 陈艳秋、朱靖. 新旧非经常性损益规定的比较. 财会月刊, 2009年第7期. [19] 赵治纲. 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8期. [20] 宋建波、陈华昀.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2005年第3期. [21] 姚 瑶. 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再度审视—非经常性损益新规解读. 财会月刊, 2009年第7期. [22] 曹争鸣、刘岳忠.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盈余管理的制度背景分析. 改革与探索, 2005年第3期. [23] 张少岩.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优秀硕士论文. [24] 杜玉红. 盈余管理的理性思考. 湖北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 [25] 王少飞、唐松、李增全、姜蕾. 盈余管理、事务所客户资源控制权的归属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审计研究, 2010年第1期. [26] 黄 梅.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与展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 [27] 冯丽霞、徐颖.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财务与会计, 2009年. [28] 魏明海.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 会计研究, 2000年第9期. [29] 王跃堂、赵子夜. 会计专业判断:基于盈余信息治理的思考. 会计研究, 2003年第7期. [30] 李 静.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对策分析. 财会通讯, 2008年4期. [31] 钟新桥. 亏损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分析. 经济师, 2004第9期. [32] 李常青、张兆伟.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会计盈余指标的有用性.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2). [33] 李铁群. 非经常性损益的报表操纵行为分析与研究.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1). [34] 孙铮、王跃堂. 资源配置与盈余操控之实证研究. 财经研究,1999(4). [35] 赵春光.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 会计研究, 2006年第3期. [36] 张昕、杨再惠. 中国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避免亏损的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 2007年第9期. [37] 张昕.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会计研究, 2008年第4期. [38] 吴联生、薄仙慧、王亚平. 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 会计研究, 2007(2). [39] 俞乔、杜滨、李若山.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研究. 复旦大学工作论文, 2004. [40] 蒋义宏、王丽琨. 非经常性损益缘何经常发生—来自亏损上市公司年报的证据证券. 市场导报,2003年第6期. [41] 邵军、边泓. A股亏损公司利用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财经论坛,2005(2). [42] 周勤业、周长青. 非经常性损益对沪市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影响研究.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报, 2005(1). [43] 柯甫、薛韬、孟庆祥.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财会通讯, 2008第5期. [44] 邓秋云. 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分析. 财经理论与实践,20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