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摘要:政府的作为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毕竟其承担着政策制定以及构建地区经济发展框架的重要职能发展低碳经济,中国不仅需要调整能源结构,而且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度增长、公平分配、可持续消费为特征,通过对经济系统的总体设计,达到碳减的要求以立法来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加速碳减的实现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1]( CO2 )和二氧化硫( SO2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政府的作为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毕竟其承担着政策制定以及构建经济发展框架的重要职能。”江西省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李志能说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首先采取行动,助推企业的低碳化生产以及居民的低碳生活理念。而如何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将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与已有政策体系更好地融合是关键
高碳产业的低碳化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技术保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就无法实现碳减排目标。同时,政策的制定也是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制定这些生产标准符合制度先行的原则。只有制定了严密的生产标准,才能保证生产过程中不会形成高碳生产的客观结果。
结合企业经济指标与环保设计标准,制定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低碳化’管理制度,并辅之以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和问责制度,这些都是保证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配套政策必须有利于执行才能保障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如何减少单位GDP能耗、降低能源碳排放强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已经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十一五”规划提出了“2010年单位G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