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海区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监测技术指引
南海区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监测
技术指引
为规范南海区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监测工作,确保比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可比性,根据国家《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355-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76-2007)、《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0年8月)等有关技术规范,特制定本技术指引。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监测
比对监测内容
1、比对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pH、废水流量等。
2、比对监测考核指标污染源系统的比对监测每季度1污染源系统的比对监测每1 次。
2、比对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比对样品均匀一致,每次比对监测要求的样品数量在3 对以上。
3、对于化学需氧量(CODCr),当实际水样CODCr<30mg/L20mg/L)标样代替实际水样进行实验,至少测定 2 次。
(三)比对监测方法
1、在安装自动监测采样装置的位置进行人工采样,并和自动监测设备采样同步。
2、应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中所列方法作为比对监测分析方法,禁止使用非标准监测方法,详见表1。
表1 比对监测分析方法
序号 监测分析项目 监测分析方法 方法标准编号 1 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GB 11914-89 2 氨氮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度法 HJ 53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 536 3 总磷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 11893 4 总氮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 紫外分光光度法 GB/T 11894 5 pH值 水质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 6920 3、质控样考核质控样质控样考核接近实际水浓度的至少测定 1 次
水监系统比对监测结果评价指标限值见表2。3 个数据对,其中 2 对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质控样测定的相对误差不大于标准中位值的±10%(pH2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考核指标要求
仪器名称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 化学需氧量(CODCr) CODCr﹤30mg/L时,绝对误差不超过±5mg/L以接近实际水样的低浓度(约20mg/L)样代替实际水样进行试验 30mg/L≤CODCr﹤60mg/L时,相对误差不超过±30% 60mg/L≤CODCr﹤100mg/L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0% CODCr≥100 mg/L时,相对误差不超过±15% 氨氮、总磷、总氮 相对误差不超过±15% pH 绝对误差不超过±0.5pH
比对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实测干基浓度、颗粒物实测干基浓度、烟气流速和烟气参数(烟气温度、氧量)。具体比对监测内容以局在线办确认为准。
(二)比对监测频次
1、国控、省控及减排企业水污染源系统的比对监测每季度1污染源系统的比对监测每1 次。
2、每次比对监测,对颗粒物、流速、烟温至少获取 3 个测试断面的平均值,气态污染物和氧量至少获取 6 个2 倍自动监测设备响应时间期间的平均值为 1 个数据,化学法以一个样品的采样时间段监测值为 1 个数据),取参比方法测试的平均值与同时段烟气 CEMS 的平均值进行准确度计算。
1、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参比方法采样位置按照GB/T 16157和HJ/T 397CEMS测定位置靠近但不干扰CEMS正常取样,不能从CEMS排气装置处直接采样监测,手工和自动同步采样。
2、应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或相关国际标准中所列方法,详见表3。
表3参比监测项目分析方法一览表
序号 监测分析项目 监测分析方法 方法标准编号 1 二氧化硫 定电位电解法 HJ/T 57 2 氮氧化物 定电位电解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3 颗粒物 重量法 GB/T 16157 氧量 电化学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5 烟气流速 皮托管法 GB/T 16157 6 烟气温度 热电偶法 GB/T 16157 (四)比对监测结果评价
按《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7)要求,烟气温度、烟气流速、氧含量和污染物实测浓度(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满足表4技术指标要求,则比对监测结果判定为合格。
表4 烟气CEMS考核指标要求
检测项目 考核
文档评论(0)